首页>非遗中心>名录项目>龙舞(埔寨火龙)

龙舞(埔寨火龙)

申报地区 :梅州市丰顺县 来源 :广东省文化馆 关键字 : 龙舞(埔寨火龙) 时间 :2024.02.08

埔寨火龙是梅州市丰顺县埔寨镇村民闹元宵的传统民间舞蹈,据《丰顺县志》记载,清乾隆六年(1741年),埔寨已就有表演火龙舞蹈的习俗。

埔寨火龙起源于一个大义灭亲的民间传说。相传古时东海龙王的孙子浊龙,在埔寨一带无恶不作,残害百姓,青风公主奉老龙王之命,用屠龙宝剑处死了侄儿浊龙,为民除了大害,当地村民感念公主,便用竹篾稻草扎成“金龙”,并安插上炮竹香火,于每年元宵节燃舞,寓意金龙降临,保佑人间风调雨顺。后便衍化为长达35米并填装了各式烟花火箭,且能张嘴、吐珠、躬身、摇尾、喷火的火龙。

埔寨火龙通常都在元宵之夜,于传说中埋了浊龙龙身的地方表演。整个表演由燃放禹门、烧烟架、舞火龙三个部分组成,有火缆队、喜炮队、龙灯队、鼓乐队共100多人参加。先是几十个青年赤膊挥舞火炬绕场三圈,举行“金龙出洞”仪式。接着是点燃取自大禹治水传说的禹门,高大的门框立即喷吐出“鲤鱼跳龙门”的烟花胜景;接着是烧烟架,分层叠景且高达10多米的架上,当即展现出“大闹天宫”、“蜈蚣吐珠”、“菊花盛会”等烟花奇观。最后,由20多位赤膊壮汉手擎火龙正式登场,在绣球的引逗下绕场舞动,龙身两边火缆挥舞,金鲤、龙虾、鳌鱼等各式龙灯竞相伴随。跟着便由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点龙”, 霎时,龙口吐出串串金珠,龙身喷出缤纷焰火,火龙蜿蜒飞舞,动作古朴典雅、粗狂雄浑,一时间啸声大作,箭火频发,流星漫天,铳炮、鞭炮、鼓乐齐鸣,构成一个声光强烈、情境壮观、群情欢腾的盛大场面,表演也达到了高潮。

埔寨火龙是当地元宵节习俗的主要表现方式,深受民间喜爱,260多年来代代相传,历久不衰。埔寨镇也因火龙而闻名海内外,先后被省文化厅授予“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称号,埔寨火龙也于2008年被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埔寨火龙是民间传说和民间风俗相结合的产物,更是我国古老的焰火技艺和更为古老的龙舞相融合的独特创造,也是民间人本思想和善恶观念的形象表达,对龙舞和龙文化在岭南客家地区的流变和发展,具有宝贵的研究价值。但由于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埔寨火龙的保护和传承受到了较严重的制约,应重视给予有效扶持。

项目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