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非遗中心>名录项目>彩扎(佛山狮头)

彩扎(佛山狮头)

申报地区 :佛山市 来源 :广东省文化馆 关键字 : 时间 :2017.04.14

佛山狮头彩扎是我省佛山市的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和造型艺术,相传起于明代,与民俗活动中的舞狮相伴而生。清乾隆年间石路铺黎氏家族开始以狮头制作为业,后世代传承至今。黎家狮制作精良,成为佛山狮头彩扎的代表,名扬中外并带动了佛山狮头制作业的蓬勃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佛山狮头年产量达8000个,且远销东南亚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主要分布于佛山市禅城、顺德、南海、三水和高明区。

       佛山狮头以竹篾、藤条和纸、绸、布、毛等材料扎制,工艺精细,轻巧耐用。以戏曲人物脸谱为参照,采用拟人化的夸张手法,作为刘备等古代英雄的象征,是佛山狮头造型的一大特点。其尤喜以红、黑二花面脸谱写意造型,象征刘备的五虎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更显狮头的威武雄壮,且寄寓民间的英雄崇拜。狮头的细部刻画也十分讲究,有“双鱼戏珠”狮眉,“双凤朝阳”、“二龙抢珠”狮腮,还有鳌鱼角、象鼻角、虎头角、龙角、鹰角等多种有趣的角型设计;装饰特别注重性格化,如象征张飞的黑脸狮头造型,还配上牙刷须,饰以黑色绒球,装扮得如同张飞般彪悍骁勇;设色以民间喜用的红、黄、绿等原色为主色调,并配以黑色调和,显得层次分明而又对比强烈,明快和谐而又鲜艳夺目。

       佛山狮头彩扎融戏剧、绘画、装饰等多种艺术元素于一体,造型手法独特,地域特色浓郁,人文内涵丰富,多姿多彩,形神兼备,自成一格,深受海外华侨华人喜爱,印尼、新加坡的华侨社团还作为珍品收藏。2008年,佛山狮头彩扎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应付频繁的狮艺比赛活动,追求减少制作成本和狮头重量,近年来狮头制作用料、写色和装配等方面日趋简化,明显失去了传统的风格特点,精于传统制作工艺的传人也仅余两人,佛山狮头彩扎后继乏人的问题已相当突出,亟待加以抢救和保护。

项目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