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彩(潮州花灯)
潮州花灯主要分布于潮汕地区。明嘉靖丙寅(1566年)潮泉二部校正重刊《班曲荔镜戏文》第一出“观灯”中,“三街六巷好灯棚”的唱词就佐证了当时潮州花灯的繁盛,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潮州花灯从早期的迎神游灯到民间赛灯,逐渐衍变发展为节庆观赏和民间装饰的综合性灯彩艺术。
潮州花灯主要以竹、铅线、丝纸作骨架,用绸缎、丝绢、花边绣品作衣饰,制作工艺包括了构思、扎胚、装裱、装饰、组装(大型或活动型花灯)等复杂流程。潮州花灯分为彩扎彩塑的立式屏灯和可吊挂可手提彩绘挂灯两大类。
屏灯也叫座灯、灯屏,能自转或人物头手腿脚能活动的叫活灯,通常为一屏一灯一景,多以潮剧的人物故事为表现题材和设计人物,衬以楼台亭阁、山水园林灯组合成一屏屏的图景,再装配灯光映照而成。人物脸部用泥模纸塑脱胎,饰以眼发,涂以色彩,身体用竹篾铅丝扎成,穿上薄料袍服,腹中置灯燃亮,是屏灯工艺最考究的一环。屏灯既有三四丈高的大型制作,也有仅几寸的小型纱灯;按表现风格不同,还分为注重人物神态衣饰衣纹的文灯和讲究盘工走马架势的武灯。潮州歌册《百屏灯》就曾描述了屏灯的许多经典场景,可见它在民间的深刻影响。
挂灯以藤、竹、木及金属条片作框架,罩以丝纸绢帛玻璃,而后彩绘诗画图纹,再依造型需要镶嵌装饰缨络、螺钿、珠串、铜片,古雅华丽。举凡龙狮虎凤、花鸟鱼虾以至水桶、花篮等等皆可入灯,其中立体见方、工笔写意与漫画兼具的灯橱和镜框装画的灯牌尤显特色。
潮州花灯集彩扎、彩绘、剪刻于一身,特别是融合了潮州特有的潮剧、潮绣、泥塑等多种艺术元素,造型精巧多样,文化内涵丰富,乡土特色浓郁,自成体系,别有一格,是古老潮州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岭南灯彩艺术的奇葩,已于2008年被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民俗节庆的淡化,潮州花灯的生存条件、发展空间渐趋萎缩,城乡的展示平台日益减少,花灯制作人员已大多不以其为主业,加上制作工艺琐屑,收入偏低等原因,传承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急需加大保护和扶持力度。

名录推荐
佛山木版年画
2019-06-25
惠东渔歌
2017-04-17
传统中医药文化(陈李济传统中药文化)
2017-04-16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太安堂麒麟丸制作技艺)
2017-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