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非遗中心>名录项目>赛龙舟

赛龙舟

申报地区 :东莞市万江区 来源 :广东省文化馆 关键字 : 赛龙舟 时间 :2024.02.08

龙舟月源自祭祀屈原的活动,就是每年的四月初八至五月底连续月余时间,东莞人划龙舟、洗龙舟水、趁龙舟景、吃龙舟饼、食龙舟饭、唱龙舟歌。相传,东莞的龙舟月起自南宋时期,清屈大均《广东新语》载,广中龙船,惟东莞最盛。自五月朔至晦(从初一到三十),乡乡有之。现在,龙舟竞渡在东莞市主要分布于东江沿岸的中堂、道滘等15个镇区及沿海的长安、虎门等4个镇区,少数山区则盛行旱地舞木龙、游木龙的习俗。

龙舟月活动内容繁多,龙舟竞渡为其最主要活动内容。自旧历的每年四月初起,各村社的庙宇、宗祠即开始筹备、组织本地龙舟竞渡的一切事宜。四月初八浴佛节,各村社祭祀龙船头,起出河岸埋藏的龙舟,举行“起龙”和“采青”仪式。新做的龙舟也要在四月完成,经过采青、“旺船”、祭祀等仪式后方可使用。龙舟外形多与地方庙宇奉祀的神祗相关,如村中设关帝、康王庙的,龙舟为红色;设北帝庙的为黑色;天后庙、观音庙龙舟则是白色无须,单大汾村龙舟为黄色,相传宋代皇姑赵玉女所赏的“奉聘金龙”。

竞渡有设标和趁景之分。旧俗各地以金猪(烧猪)、烧酒、锦旗设标,以奖励龙舟竞渡的前三名,各村落在四月初八之前就应根据当年丰歉决定是否设标,设标者应提前到世代交好的村庄告示日期;趁景为村庄不言明设标,单按旧例所定的日子,各世交、友好、婚盟村庄的龙舟齐来相聚,家家户户迎宾客,传统活动热闹非凡。设标、趁景的村庄要准备龙船饭飨宴宾客,而外来媳妇则到娘家村落的龙船“犒标”。每年东莞趁景和设标村镇多达数十个,而龙舟第一景都始自万江区,其后则是按照各乡镇、村落趁景和设标的时间,互让互利而定,当地俗语称“初一初二,万江、西塘陂;初三初四,大汾、流涌尾”。旧时各景多有数十龙船参加,但真正参加竞渡的一般只十余条,其路线绕万江金鳌洲塔三圈,比赛时间长达4-6小时,现多改为短途比赛,耗时只有过去的一半。夺标的镇村必定大肆庆祝,多邀请省港名班唱大戏(粤剧),甚至记入家族族谱以作纪念。

龙舟竞渡活动是人们怀念先贤的传统风俗,龙舟更是中华民族“龙的传人”的形象符号,龙舟月活动保留了中华民族和岭南地方社会传统的礼俗,对于研究岭南地区民风民俗民情和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十分珍贵的价值。在龙舟月期间,各条龙舟齐心协力、奋勇争先,各村落团结友爱,对于凝聚人们的向心力,增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2011年,赛龙舟(龙舟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伴随着多元文化的冲击,青少年对龙舟竞渡逐渐失去了兴趣,特别是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多数青少年的体力难以承受龙舟竞渡的艰苦,各镇村的龙舟竞渡活动从过去主动参加发展到现今发动参加,龙舟月活动正逐渐走向濒危的境地,亟待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