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习俗(灯杆彩凤习俗)
灯杆彩凤习俗是揭东县城东部港畔、云南、龙砂,枫口和陇埔等村落的江氏族人祭祀其太始祖、南宋爱国名相江万里的活动。当地传说,龙砂江氏十一世祖时,曾有族人见彩凤栖于竹林,后得吕纯阳与李铁拐相助除妖,自此合族太平安康,故江氏后裔将祭祀祖先与尊奉吕李二仙的活动结合起来,世代相传,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现江氏祠堂中仍留有“港边渔火腾双凤,畔上柳风策六鳌”的古代楹联为证。
灯杆彩凤习俗11年举行一次,每到祭祖之年,江氏家庙的理事要到村中古庙占卜择日,主祭期多选择在秋收之后农闲时段,祭祀活动持续一个月。灯杆彩凤习俗为一户一杆一彩凤,是用一根10多米长的毛竹,保留竹叶、竹尾,其上挂灯笼,灯笼上方挂着一只五色“彩凤”, 凤身、凤尾披上绣有金色丝线的红绸缎,其上有“吉祥”、“幸福”等字样,凤头下挂着风铃,风一吹,“彩凤”转动,铃声清脆悦耳。彩凤多由村中木工、漆匠、铁匠、裁缝等合作制成,以硬木、铁皮和绸缎为原料,全身长60-250厘米;竹竿上保留竹尾、竹叶,寓意“凤栖梧桐”。灯杆多置于住宅前面空地或墙壁旁。竖灯杆、升彩凤前,需斋戒一日以示虔诚,待到太阳落山时,各家各户鞭炮齐鸣,在鞭炮声中拉升彩凤,接上电线,点亮灯笼。每逢江氏祭祖期间,当地数个村落中,白天彩凤飘飘,铃声悦耳;夜晚彩凤烁烁,汇成一片绚烂多姿的灯海,远远望去蔚为壮观。
祭祀活动期间,除了各家“竖灯杆、升彩凤”之外,各村也多邀请潮剧演出,一连3-5晚,广受群众的欢迎;此外,还有传统的锣鼓标旗巡游活动,当地民间各种艺术形式,如弦乐队、潮州大锣鼓、各式标旗队等等,都盛装参加巡游。
龙砂江氏族人以“竖灯杆、升彩凤”来纪念祖先,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潮汕地区乃至全国都较为罕见,为研究潮汕地区的移民史和社会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灯杆彩凤习俗以纪念祖先为核心,以教育后人为目的,江氏后人对爱国名相江万里的缅怀与敬仰之情,对于乡村社会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011年,祭祖习俗(灯杆彩凤习俗)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灯杆彩凤习俗的间隔时间长,仪式过程多依靠村中老人的记忆,随着老一辈年事已高,灯杆彩凤习俗也面临濒危境地,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名录推荐
佛山木版年画
2019-06-25
惠东渔歌
2017-04-17
传统中医药文化(陈李济传统中药文化)
2017-04-16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太安堂麒麟丸制作技艺)
2017-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