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非遗中心>名录项目>咏春拳

咏春拳

申报地区 :江门市鹤山市 来源 :广东省文化馆 关键字 : 非遗 时间 :2018.01.24

相传,春拳为明末少林女尼伍枚大师所创。清康熙年间福建籍女子严咏春避难四川大凉山时,得五枚大师真传,传至严春及其夫梁博涛(江西人);也有传为严春依蛇鹤相斗的各种动作创编,由其夫梁博涛改编而成。不管怎样,都与严春和其夫梁博涛有关,且取名春拳。他俩先后到广东南雄、高要设馆授徒。鹤山古劳乡人梁赞随严学武,尽得咏春拳奥秘,并将多种拳术糅合,又首创了偏身咏春拳,现主要分布于鹤山市古劳、沙坪、龙口、桃源、雅瑶等地。

梁赞在保留咏春拳刚柔并济、连消带打、巧打为主的特点基础上,改咏春拳的正身为偏身,在技击中注重忽左忽右、灵活快速的偏身转换,以便更易于消卸对方的攻击,更利于牵制打击对手;同时还把繁多的拳术套路精简为大念头、小念头、标锤、三箭锤、栏桥、双龙、蝶掌、寻桥、鹤膀、短桥、标指、伏虎等十二路散手实用拳法。

偏身咏春拳讲究身体各个部位、关节的灵活配合,身心协调,使腿、脚、身、肩、肘、掌、拳、指都具防御和攻击作用;其步法为二字钳阳马,使手脚一致,进退自如;主要技击技巧为短桥寸劲,出手桥段紧密不疏,不露破绽,不失重心,贴近对方时才突发劲力,更具隐蔽性和突发性,令人难以揣测防范;手势以阴阳手为主,两只手阴阳相对,不断变化交换,协调灵动,极具太极意蕴。

偏身咏春拳既具有很强的技击性,又兼有以柔制刚、刚柔相济的太极拳特性,自卫防身和强身健体的功能尤显突出,已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拳术套路之一。但由于过去只凭师徒、家族传承,没有系统的文字资料及拳谱,很容易遗漏、偏移、失传,加上某些世俗偏见等原因,偏身咏春拳的传播和传承均受到一定限制,有关部门应予正确引导,促进其不断传承和健康发展。

项目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