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歌
壮歌是壮族人民用壮语演唱的民间歌谣,多为山歌体,在连山历史悠久。屈大均《广东新语》中有一则关于刘三姐(妹)的传说:“粤民及瑶、壮诸种人围而观之,咸以为仙 ,男女数拾百层,七日夜歌声不绝。”
壮歌有坐歌堂、年晚歌、呵哩歌、情歌、迎客歌、哭歌、拜年歌等类型。“坐歌堂”以梅洞村最为盛行。每逢除夕之夜或春节、元宵期间,在空旷的地坪、村头寨尾或坡地上,相距几十米以外,坐着围火唱歌、对歌。参加者按人数和唱歌熟练程度搭配成两组,或分男、女两组,或不分男女自由组合成两组进行对歌。这种“盘歌”“对歌”的对阵赛歌形式称之为“坐歌堂”。开始先唱“歌堂”引歌,渐而以一组问、另一组答的形式展开“歌堂”对歌活动;若是男女两组对歌,女子先唱,唱时男子必须背向女方,答歌时才可转过身来,最后以唱“歌堂”尾歌结束。这种歌堂活动多以每组的“歌伯”或“歌娇”作场内指导,是发挥团体协作精神的集体性对歌活动,往往多因相持不下,通宵达旦或持续数夜。
“坐歌堂”的唱词韵律工整,用押腰或押尾韵律,即一、二、四句押尾韵。一般为七言四句体,但其变体甚多,而且十分灵活自由。可四句为一首,亦可五句、六句、七句、八句、十句为一首;字数结构形式也可灵活变动。在音乐结构上,以上下句结构的四句体为基本调和变化扩充为五句的最多。
壮歌作品很多,有《探阿带变奏》《迎客歌》《敬你一碗壮家酒》《幸福的歌儿山连山》等。传承方式多为口传耳闻,也有识字的、爱唱壮歌的老人抄下少量文字歌本,使一些经典壮歌得以留存下来。

项目传承人
名录推荐
佛山木版年画
2019-06-25
惠东渔歌
2017-04-17
传统中医药文化(陈李济传统中药文化)
2017-04-16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太安堂麒麟丸制作技艺)
2017-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