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非遗中心>名录项目>古琴艺术(岭南派)

古琴艺术(岭南派)

申报地区 :东莞市 来源 :广东省文化馆 关键字 : 非遗 时间 :2024.02.20

古琴作为我国古老且富有民族特色的弹拨乐器,以其历史久远、文献浩瀚、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推崇,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最突出的代表之一。古琴艺术(岭南派)是古琴艺术的众多流派之一,东莞是岭南派古琴艺术的重要流布区域,东莞以莞城为中心,周边如南城、东城、万江、石龙、松山湖等镇街均有分布。

明初,东莞诗人陈琏在《琴轩集》卷六《五老听松歌为严贡士赋》提及“绿绮”琴。被誉为岭南四大名琴之一的唐琴“绿绮台”,由莞城望族、抗清名将张家玉后人张敬修购得,并专门在可园中辟“绿绮楼”以藏琴。清末,古琴艺术(岭南派)已经在东莞渐成气候,尤以东莞可园为中心,一群热爱古琴的文人时常雅聚在一起,以琴棋书画抒怀忘忧。东莞近代琴人有张敬修、张二乔、居廉、居巢、邓尔雅等。该派颇具地方特色的传世琴曲有《碧涧流泉》《双鹤听泉》《鸥鹭忘机》《怀古》《玉树临风》以及《神化引》等。古琴琴曲的标题性,音乐结构的带腔性,节奏上的非均分性,演奏上清、微、淡、远的意境性,构成了岭南琴派艺术上的基本特征。古琴艺术(岭南派)注重音韵,着重表现在演奏时左手上滑音及下滑音的艺术效果,滑音普遍较长,或先快后慢,或先慢后快,变化莫测,风格鲜明。

目前,古琴艺术(岭南派)主要通过传统和线上两种模式展开教学,并在简谱的基础上,继续沿用了古琴“减字谱”教学,让这一古老的记谱法得到很好的传承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