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舞(横溪龙)
横溪龙是融舞蹈、服饰、音乐、武术等于一体的民俗舞蹈,起于普宁市下架山镇横溪村,其历史可追溯至清光绪年间,与当地民间元宵期间的“提灯会”有关。
舞横溪龙时需要30多人,整个队伍包括标旗、鱼虾蟹、飞禽走兽,需要 200多人。龙珠、龙头、龙节依次在龙身下穿越、腾越,穿腾动作轻松利索,不碰龙体,不拖地、不停顿;有游龙、8字舞龙、穿腾、翻腾等动作、构组造型等。其中,游龙需擎龙者较大幅度的奔跑游走,通过龙体快慢有致、高低、左右的起伏行进,展现婉转回旋、左右盘翻、屈伸绵延等龙的动态特征。翻腾需龙身运动到舞龙者脚下时,舞龙者迅速向上腾起依次跳过龙身,龙体同时依次作360°翻转,舞龙者利用滚翻、手翻等方法越过龙身。
横溪龙道具分头、身、尾三部分,制作工序繁多,主要用粗竹篾扎成骨架,糊上半透明棉丝纸,彩绘鳞甲、云朵,项下绘太极,各节绘八宝。龙头两角、十二鬓、二大触须,张口露牙,舌头能摆动,颌下有须,长约五尺,眼、鼻俱全,前后配以四足,前右足似捋须,其他三足似踏云。一般龙身分五、七、九节,每节 1.5米,直径尺半,可安放三支灯烛,节与节间配以能转动的软节,再绘上鳞甲、宝物及云彩。横溪龙夜间表演时,龙节中点燃蜡烛,玲珑剔透,犹如火龙腾空。龙尾高翘约一丈长,彩绘凤尾,配两足。每节各用一支长竿扎紧,并用麻索牵连,可以擎着游行、舞动。
横溪龙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舞蹈,人们把对兴旺平安、扶正祛邪、吉祥如意的祈愿融入这一活动之中,对于增强族群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项目传承人
名录推荐
佛山木版年画
2019-06-25
惠东渔歌
2017-04-17
传统中医药文化(陈李济传统中药文化)
2017-04-16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太安堂麒麟丸制作技艺)
2017-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