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
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是在沿袭中原营造风格和保留古越遗风的基础上,结合潮汕地区特有的地域、气候、人文特性而产生的一种建筑理念和实践方式。它以追求天、地、人三者和谐统一为宗旨,受古老堪舆学说和传统宗法制度的影响,创造出了潮汕地区独有的“下山虎”“四点金”“驷马拖车”等房屋营造风格以及五行山墙(俗称“厝角头”)的屋顶构筑特色。
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多格局、重装饰。不管是民居、祠堂,还是庙宇、亭塔,潮汕古建筑精雕细琢的装饰,均衡对称的布局以及建筑与环境相协调等鲜明特点都集中体现了潮汕先民精明细致、崇古尊儒、重商务实的文化性格。二是装饰材料和制作技艺的多样性。在建筑布局、规模和选材用料上尤为讲究,在装饰上大量运用木雕、石雕、嵌瓷、灰塑和彩绘等多种技艺,其中尤以独有的镂空雕和金漆工艺最为精美,兼具实用功能和美学价值。三是极强的自然适应性和务实性。由于潮汕地区气候潮湿,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频繁,出于防潮、防风、防雨、防蛀等目的,贝灰、海石、麻石、樟木和瓷片等材料被广泛运用在民居、祠堂等各类建筑中,极大地适应多风雨侵蚀的气候特点。这些因地制宜的材料运用和灵活应对的技术手法反映出潮汕古建筑极强的自然适应性,而且这些营造技艺通常集多重目的于一体,广泛而典型地体现了潮汕古建筑所强调的实用性,反眏了潮汕先民的营造技艺和智慧。
潮汕古建筑兴起于唐宋,发展于明清,到清末民初达到鼎盛,其发展脉络为研究中国建筑史、潮汕民俗史等提供重要的实物例证。同时潮汕古建筑作为潮商寄托乡情的重要载体,被传播到世界各地,特别是独有的“厝角头”,成为潮汕的文化符号和海外潮人的乡愁记忆。

项目传承人
名录推荐
佛山木版年画
2019-06-25
惠东渔歌
2017-04-17
传统中医药文化(陈李济传统中药文化)
2017-04-16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太安堂麒麟丸制作技艺)
2017-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