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非遗中心>名录项目>灯彩(西陇灯笼)

灯彩(西陇灯笼)

申报地区 :揭阳市普宁市 来源 :广东省文化馆 关键字 : 非遗 时间 :2024.02.20

揭阳市普宁市流沙北街道西陇村是远近闻名的“灯笼之乡”,西陇人在农闲的时候以制作灯笼为副业,这一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初期。相传,元末陈友谅的军师邹普胜为了躲避明朝追杀,化名何野云(人称虱母仙)流落潮汕。虱母仙云游至普宁西陇,受到了村民热诚款待,他指导村民用竹料制作灯笼,自此家家户户都熟悉了这门技艺。明清时期,西陇灯笼已经名扬潮汕地区。

西陇村的灯笼是用细如牙签、薄如纸张的竹篾编织而成。西陇村的灯笼规格齐全、款式多样、技艺独特、技术精湛、玲珑美观、质朴价廉、应用广泛,产品远销海内外,久享盛誉。人们选择灯笼时,习惯在前面冠上产地“西陇”二字,久而久之,“西陇灯笼”便成为这种用竹篾编织的灯笼专用名词。

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创新,西陇村实现了“日出千灯”的愿望。西陇灯笼是普宁市乃至粤东地区一大特色传统手工艺,是农耕文化遗产。西陇灯笼以竹为原料,在潮汕方言中“竹”和“德”同音,所以老辈人常说道德高尚的人,才能享受到彩灯上所写的“财丁兴旺”的祝语。西陇灯笼都是圆形的,象征团聚和圆满,同时灯笼的光是金黄色而又通明柔和,反映了人们追求幸福光明和祥和的愿望。

西陇灯笼的扎作工艺,以及其背后蕴含潮汕人的文化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在乡村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有着重要作用。如今,传承与发展西陇竹艺灯笼对于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形成 “一村一品”文化品牌,促进乡村旅游和乡村工商业繁荣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