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非遗中心>名录项目>乌龙茶制作技艺(笔架茶制作工艺)

乌龙茶制作技艺(笔架茶制作工艺)

申报地区 :清远市清新区 来源 :广东省文化馆 关键字 : 非遗 时间 :2024.02.20

笔架茶是清远市清新区的传统地方名茶,因产于笔架山而得名,具有悠久的历史,据民国版《清远县志》卷十四“实业”记载“清远茶以笔架茶为最,盖茶性爱清洁,所植之地必以山底是石,地面是泥者为合宜,笔架山俱是石质,故其味清……三伏炎蒸,经宿如故,其解暑消滞功无与伦比,若收藏年久,旧茶可以治病”,并谓“邑中产茶约六七十万斤,向销美俄”。如今,笔架茶主产区是在清远市清新区笔架山林场内茶区的坑口、坑尾、中山、根竹园、三坑滩、田边六个村落。

笔架茶茶树品种是灌木形细叶茶树,叶细,枝干幼小,抗逆性强,抗热抗冷,病虫害少。制作工艺主要由采茶、晾茶、点火、炒青、揉捻、烘茶、藏茶七个环节构成。采摘时采芽 2、3 叶,要求新鲜均匀,无病虫叶、对夹叶等,按采摘时间可将成品茶分为社前茶、清明茶、雨前茶、白露茶;茶叶采摘下来后迅速移至阴凉通风的茶棚,晾一至两天,把茶叶面上的水雾晾干,不能晒干;点火环节要用松柴或其他清凉去湿去热的硬木柴作燃料,将铁镬烧至透红;把晾干的茶叶倒进铁镬不断翻炒进行炒青,翻炒至茶叶干身,此工艺还能增加笔架茶的“烟火味”;接着是揉捻,将炒好的茶叶置于斗箕上按同一方向不断揉捻,至茶叶成卷条状;烘茶则是把竹制“烘斗”架在灶头上,把揉捻好的茶叶用炭火烘干,这也是笔架茶充分吸收“烟火味”的过程;最后是藏茶,把还带热气的茶倒进大木桶或大瓦缸,用传统的麻布或棉质布密封,置于阁楼存放。六个月后就成“新茶”,可以冲泡饮用。五年后可称为“旧茶”。笔架茶存放年份越久,茶味越醇浓,三十年以上的“老茶婆”较为珍贵,农户通常留作己用。

笔架茶外表条索紧结,色泽乌润带青,内质香气清长持久,汤色棕红透亮,滋味滑而爽口,味带甘甜,经久耐泡,还因为含碱量大而“性滑、清洁、不挂杯”,并有解暑、化痰、生津功效。笔架茶制作工艺强调手工制作,恰到好处,从种植环境到制茶、藏放,每一个环节皆讲究自然不作添加,是岭南农耕文明的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