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非遗中心>名录项目>凉果制作技艺(汕头佛手果制作技艺)

凉果制作技艺(汕头佛手果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 :汕头市 来源 :广东省文化馆 关键字 : 非遗 时间 :2024.02.20

佛手果制作技艺是一种把佛手果九蒸九制之后,达到气味清香、口感润糯,产生有助于人体理气化痰、舒肝和胃的保健功效的民间传统技艺。佛手果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主产于广东汕头、肇庆、云浮等地,俗称“广佛手”。佛手果制作历史悠久,始于古典中医药学,明代《养余月令》记载“酱佛手柑不去穰,酱梨子带皮,入酱缸内……,其味更佳”,说明在明代就形成一整套佛手果的腌制流程。

潮汕佛手果制作技艺考究,遵从食材虽贵必不敢省物料,制作虽繁定不可省人工的制作原则,整个制作周期从生到熟需要数年时间,主要工艺流程包括选果、漂洗、泡制、漂洗、晒干、炊制、晒干、腌浸、炊制、配伍、泡制等九大技法。选材时以挂树果实呈金黄色或金黄带淡绿者,个头均匀,色润、长相完好的佛手果为佳。沿用古法制作,使用刀具、砂缸、竹筛、锅、炉、蒸笼等传统工具。制作过程中,除了原材料和配方的控制,泡制时间、火候控制、日晒时间、储存温度环环相扣,要求精细。汕头佛手果制作过程中结合药食同源的理念,使用沉香、砂仁、甘草、肉桂、丁香、八角茴香、小茴香、藿香等 15 味中药材的汁液进行浸泡,使得药物和佛手果产生最大的保健功效。制成之后,佛手果色泽光亮,口感柔糯,味道甘香,有理气润肺、健胃消滞的保健作用,久存后更具韵味,食用效果更佳。

潮汕地区毗邻南海,多食用海鲜,且古代南岭瘴气盛行,而佛手果可理气消滞。同时,佛手在民间本身就有吉祥的寓意,所以非常受老百姓欢迎。佛手果制作技艺精细,与潮汕饮食文化一脉相承,因此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作为家乡的味道记忆,佛手果也成为连接海内外潮人乡情乡谊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