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非遗中心>名录项目>擂茶粥制作技艺

擂茶粥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 :云浮市云安区 来源 :广东省文化馆 关键字 : 非遗 时间 :2023.06.30

擂茶粥,又称“擂味粥”,是把茶叶、香料擂烂与白粥混合烹饪而成的地方特色美食,广泛流传于云安区石城镇茶洞一带,这与当地种茶的历史有密切关系。清道光《东安县志》载:“龙泉井在茶洞水口村后……地故产茶,嗜茶者每挈瓶远至,乡以是名”。《云浮县志》“社会风情饮食篇”称茶洞、托洞、镇安等地部分农民历来有吃“擂味粥”的习惯。

擂茶粥制作颇为讲究,其制作工具是内壁网状沟纹的特制陶盆和桂树或黄牛木制成的擂茶棍。擂茶粥的原料有白粥、茶叶、花生、砂仁、风姜、小茴、风拳头、陈皮、茴香籽、山姜籽等。擂磨茶糊时,将适量的上述原料放进擂茶盆,淋上花生油,用擂茶棍擂磨成细腻浓稠的糊状。各种材料的搭配根据个人口味、体质以及季节变化等相应调整。制作擂茶粥所用白粥,要用明火煮制,不能煮得太软烂,刚浮上水面即可。煮好的粥捞起一部分米渣放进有擂茶糊的砂盆中,一边放入米渣一边用擂茶棍把茶糊与米渣磨合,再把剩下的白粥倒进擂茶盆加上盐拌匀,撒上炒熟的花生即可。

擂茶粥香味浓郁,能刺激食欲,口感丰富,有陈皮的苦、姜的辣、砂仁的辛、茶叶的甘醇和花生的香脆。制作擂茶粥的材料和分量因人、因时而异,每一家做出来的擂茶粥风味都不尽相同。

擂茶粥制作技艺是当地人针对气候、地理、人体体质,经过数代人的摸索总结出的烹饪方式。其技艺成因、工艺特征等,对研究当地物产、饮食风俗和生产水平等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该技艺的产生及传承,是当地群众认识自然、适应环境的认知与实践过程,其中不仅蕴含着岭南地区民间独特的饮食文化和生活智慧,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