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非遗中心>名录项目>端午节(车陂龙舟景)

端午节(车陂龙舟景)

申报地区 :广州市天河区 来源 :广东省文化馆 关键字 : 非遗 时间 :2024.02.18

车陂龙舟景是广州市天河区车陂村的端午节习俗。车陂自宋代开村已有千年,古地名“龙溪”。明清广府传统节庆、神诞等盛大赛会场景和高超技艺展示统称为“景”。据村中族人代代口传,“五月初三车陂景”是古番禺鹿步司的大型龙船景。村中有保存百年以上的郝太原乌龙、武功苏乌龙“东坡号”、清溪双社“白尾雕”以及沙美梁红龙“产月”等龙舟。

车陂龙舟景 , 在历史进程中形成起龙、采青、赛龙、招应景等程式 , 还有龙船饭、龙舟饼、龙船戏等民俗内容。车陂涌水网联通珠三角,端午节前车陂发出请柬,招请珠三角各兄弟村 , 谓之“招景”,各村龙舟来贺谓之“应景”。例如车陂龙船会“招景”来访的村,就有寺右、杨箕、棠下、猎德、潭村、程界、员村等。珠三角各地,每逢五月初三,车船齐发,共赴车陂“应景”,参加车陂龙船景的龙船最多时达二百多条,来自各地围观群众 10 余万人,比岭南人趁墟热闹得多,是为“趁景”,蔚为壮观。故老广州民谚有“未踏车陂龙舟地,莫提睇过龙船景”。

车陂龙舟景沿承了历史上的宗族传统。车陂村 9 大姓氏宗祠组成 12 个龙船会:郝太原、江夏黄、范阳简、东平梁、沙美梁、江头黎、双社、麦始兴、武功苏、王太原、高地苏、车陂新村。德高望重的父老和领头人组织管理龙船活动,全体村民参与。在广州城市现代化进程中,车陂龙船景伴随宗族文化与时俱进,引导传统与现代相适应,是目前广州罕见的特例。

车陂龙舟景传承发展至今,已成为广州端午期间,群众参与度高,影响力非常广泛的集体民俗活动,对于当地的文化旅游业有着重要拉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