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统制剂方法(罗浮山风湿膏药制作技艺)
罗浮山风湿膏药制作技艺源自在罗浮山炼丹修道、施药济民的东晋道教理论家、医药学家葛洪。他所著的《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黑膏药制备的过程:“成膏,清麻油十三两(菜油亦得),黄丹七两。二物铁铛文火煎,粗湿柳批篦搅不停,至色黑,加武火,仍以扇扇之,搅不停,烟断绝尽,看渐稠,膏成。”书中列举的用独活、防风、牛膝等药材治疗腰腿风湿痹痛的一些处方,经道士代代相传。
罗浮山风湿膏药制作技艺是以金钱白花蛇、七叶莲、过岗龙、宽筋藤、洋金花、毛麝香、徐长卿、油松节、麻黄、小罗伞、六棱菊、生川乌、生草乌、独活、羌活、牛膝等 41 味道地中草药,经提取、炼油、下丹、去火毒等工艺,制作祛风除湿、消肿止痛黑膏药的中医传统制剂方法。药品炼制包括备药、提取、炼油、下丹、去火、摊涂等工序。在宜采收季节上山采药,经去杂、洗净、切片、干燥等处理后备用;传统上,还须用花生压榨原油,加水蒸馏,加柠檬使其冷却分层,取油备用。室温用油冷浸药材 7 天,待充分浸润,一并放入铁锅直火加热、搅拌,至药材内部焦黄、外部深褐色为度。油去渣后,置铁锅内直火熬炼、搅拌,至油呈棕褐色且较黏稠。若取油滴入水中,油珠吹而不散、散而聚合,油即炼成,掌握火候是炼制的关键。油炼好后,趁热徐徐加入红丹粉,边加边搅动混合,至浓烟散尽,油被氧化成黑褐色,聚集、增稠、成膏。取膏药少许,倾入水中,稍后揉捏成团,以既黏着又易脱落为宜、老嫩适中。成膏冷却后,用冷水浸泡 7 日以上,每日换水 1 次,以除去刺激皮肤的火毒成分。加热软化膏药,摊涂于布、纸上,放冷即得药贴。外敷患处,主治各类风湿骨痛、外伤肿痛病症。
罗浮山风湿膏药是岭南黑膏药的代表,其制作技艺融合罗浮山道地药材、道家医药精华与炼丹实践经验,见证了我国道家文化、岭南医药文化和罗浮山养生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文化、科学、临床、社会等价值。
 
                
            名录推荐
佛山木版年画
2019-06-25
惠东渔歌
2017-04-17
传统中医药文化(陈李济传统中药文化)
2017-04-16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太安堂麒麟丸制作技艺)
2017-0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