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白庙疍家游龙)
白庙疍家游龙形成于清代,是清远北江中下游流域历时较长、颇具特色的一项端午民俗活动,也是疍家人的一项庄严而隆重的水神祭祀活动。
清初,当地靠水运发家的宗族在河西之地建庙供奉水神金龙大王,因庙外墙白色故地名“白庙”。白庙疍民是北江航运主力,亦参拜大王庙并参加端午龙舟活动。民国《清远县志》记载:“前清于端节前后,各乡龙船来城会扒,谓之耍龙,而初六日在峡山寺前斗快,故游飞来寺者,以是日为最。”农历四月初八日,白庙疍家齐集,上香祈福,把龙船从龙船阁抬出来,是为“起龙”,然后用桐油灰对龙舟通体维修,以保障船体安全。至农历五月初一,疍家在大王庙古码头放龙船入水,谓“振水”,然后扒船至对岸圣母庙祈福采青,再返对岸祭江迎水神。过去疍民是社会边缘群体,故白庙疍家龙舟只在赛道边缘游弋,不参与竞渡,形成颇具特色的只“游”不“赛”的民俗。但是每到端午,沿江大宗族都会特邀一些年轻力壮的白庙疍家青年充当他们的龙舟扒丁,以增加胜算。
端午期间,疍家龙船搭载金龙大王和扮演的八仙,到沿江巡游,驱邪纳福,五月初四搭载金龙大王神像到上游江口叔伯塘村巡游,敬拜当地圣灵大王,谓“探神亲”。五月初六上午,沿江各镇乡龙船汇聚到白庙前会扒,并在白庙疍家龙船引领下巡游,景况甚盛。至五月初十游龙结束,把大龙船藏放于龙船阁。
白庙疍家游龙庄严而隆重、气势磅礴,深受北江中下游沿江群众喜爱。白庙疍家游龙沿袭传统,活动程式完整。在历史上,白庙疍家游龙将分布于北江中下游流域的各个群体联系起来,对于维系北江航运的稳定与安全,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该民俗活动对于了解和研究北江流域水运业的发展状况,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疍家文化具有一定价值。

名录推荐
佛山木版年画
2019-06-25
惠东渔歌
2017-04-17
传统中医药文化(陈李济传统中药文化)
2017-04-16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太安堂麒麟丸制作技艺)
2017-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