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九大簋
南社九大簋,又称九碗头,是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居民在重大节庆活动举行的一种饮宴风俗,随南宋末年谢氏迁入而在当地流行。据清光绪《南社谢氏族谱》记载,南宋末年,谢尚仁因战乱南迁定居南社村,由此将当时的宴客文化带到了当地。清康熙《东莞县志》载:“凡宾至,看茶毕,进槟榔。燕(宴)用十簋。”后因“九”寓意长久,且古时以九为至尊之数,改称宴席为“九大簋”。
南社九大簋菜式可分为团年家宴、新年斋宴、迎娶喜宴、于归喜宴、福禄寿宴和添丁喜宴六大系列。每道菜名寓意吉祥、美好,没有固定的菜式。因涉及的菜式多样,因此制作南社九大簋要求全面掌握粤菜烹饪技巧,对食材的搭配处理有极高的要求。民间设宴时,以碗代簋以“横三竖三”的方式将九碗(簋)菜摆放在桌中央。饮宴时使用八仙桌,每桌坐八人,以年长者或德高望重者坐主位,称席长。宴客始,席长领先用匙羹盛酒,酹到地上,以示“敬天、敬地、敬先人”。夹菜的时候,只能夹放置于中央的菜品,待吃得差不多时,席长会主持宾客将中间的菜与下一道菜换位。宴席结束,主人家将剩菜统一装到新碗(簋),让客人带回家,称为“碗脚菜”。宾客赴南社宴九大簋,应衣履整洁,着装喜庆,女性盘头扎辫,以红缀头。因是喜宴,故有孝在身者免用,披头散发者免用,衣冠不整者免用。
历经数百年传承发展,南社九大簋始终保留着尊老敬老、尚礼重道的优良传统,是南社村孝德文化在现代的重要传承,是沟通邻里、和谐社区的重要纽带,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团结安乐的不懈追求。

名录推荐
佛山木版年画
2019-06-25
惠东渔歌
2017-04-17
传统中医药文化(陈李济传统中药文化)
2017-04-16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太安堂麒麟丸制作技艺)
2017-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