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美术学院“广彩瓷烧制技艺”普及培训班开班
2016年初,广州美术学院被文化部和教育部列入2016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首批参与院校。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文化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通知》精神,2016年2月,我校成立了由艺术与人文学院李清泉院长牵头的工作小组,在广东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筹备工作。
按照文化部提出的“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的思路和“加强基础,开拓眼界;秉承传统,不失其本;问题导向,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及中央美院乔晓光老师提出的知情(文化)、知艺(技艺)、知辩(发展)的理念。通过大量的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及传习所走访、传统工艺品市场调研、非遗专家及相关单位联合论证,广泛深入地了解广彩瓷烧制技艺项目传承发展的现状,以及传承人群对于普及培训班课程设置及师资等方面需求的基础上,逐步明确了“以打造文化产品为中心,整合学科优势、整合优质资源,积极稳妥,高效务实”的适合广州美术学院校情的办学思路。
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2016年4月中旬,“广彩瓷烧制技艺”普及培训班正式对外招生。本次招生采取委托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定点代招的方式,由代表性传承人或工艺美术大师推荐和自荐相结合,经过严格的审查程序,从全市广彩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和广州市轻工职业技术学校招收学员共计54人,其中研究生5人,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16岁。
“广彩瓷烧制技艺”普及培训班于5月4日正式开班,并计划于5月底结束。培训分为“开拓眼界--发现问题--新技术、新思维的加入--独立创作”四个阶段,是在让学员在熟悉广彩的制作、技艺和流程,深刻领悟其独特的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学习如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并通过考察开拓眼界,初步建立文化品牌的营销策略观念,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着力提升非遗传承人群的创新能力和精品意识,尝试寻找提高中国传统工艺的设计和制作水平,促进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促进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的新途径。
广州美术学院及艺术与人文学院简介
广州美术学院是华南地区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府。学校前身是中南美术专科学校,1953年经高等教育部批准创建于湖北武汉,时由中南文艺学院、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广西省艺术专科学校等院校相关系科合并而成。1958年中南美术专科学校由武汉南迁广州,更名为广州美术学院。2004年学校在广州大学城建成新校区,形成“一校两区”办学格局。学校现为广东省省属高校。学校现有中国画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美术教育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城市学院等8个学院和1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本科教育设有美术学、绘画、雕塑、摄影、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影视摄影与制作、艺术教育、文物与博物馆学、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建筑学、风景园林、公共艺术等29个专业,55个专业方向。研究生教育有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艺术硕士、风景园林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校的“美术学”、“设计学”为省级攀峰重点学科(一级学科),美术理论与批评为省级特色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学校现有昌岗和大学城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564亩,总建筑面积36.25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藏有大量珍贵的艺术类图书、期刊及仿真印刷品、拓片和线装珍本。现全校藏书量约47万册,电子图书24.6万册,数据库25个。学校拥有展线总长约2000米的3座美术馆和1个面积1050平方米的雕塑展场。学校馆藏有唐代以来各个朝代的艺术珍品和现当代佳作共1万余件。
学校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胡一川、关山月、黎雄才、王肇民、高永坚、迟轲、陈少丰、潘鹤、杨之光、郭绍纲、陈金章、梁明诚、尹定邦、王受之、张治安、黎明、赵健、方楚雄、郭润文等一批当代中国艺术史上的大师名家,都长期在我校执教。学校现在职教授62人,副教授142人。教师队伍中,聚集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的艺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中国各美术与设计专业学会理事等一批优秀人才。
艺术与人文学院源自广州美院诞生之初的文艺理论教研组(1953),后历经文艺理论教研室(1958)、美术学系(1995年)、美术史系(2005年);2009年,由美术史系、公共课教研室、艺术研究所三部门合并重组为艺术与人文学院。198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3年开始招收两年制美术史论专业专科生,1996年开始招收美术学专业本科生。三十年来,培养了上千名美术史方向的专门人才。
经过近三十年的积累和发展,2012年,艺术与人文学院在夯实原有美术史专业基础上,新增设了艺术管理与策划专业,从而形成了美术史和艺术管理与策划两系并行发展的局面。新的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逐步推进,艺术与人文学院已形成了集美术史论、艺术策划与管理等专业,美术考古、美术史、美术理论、艺术批评、艺术管理、艺术策划等多学科的教学、研究、实践,并逐步形成了深厚传统的中西美术史研究传统、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关注当代艺术实践、多学科理论及实践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艺术与人文学院拥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的专家、教授、博士,在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批评等学科方向有着优秀的研究、教学团队,在国内外享有广泛的声誉。
相关推荐
- 【精彩回顾】“种子计划”非遗小记者训练营、实践营圆满结营!
2023-11-16
- 双节同庆,潮玩非遗
2023-10-07
- “丝路粤风”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幕,粤新携手绽放非遗新彩
2023-08-25
- 【精彩回顾】听非遗故事·品服饰之美,记“寻纱”文化沙龙
2023-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