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展馆> 新闻动态> 【精彩回顾】广东醒狮、狮头扎作、互动表演……醒狮贺岁展秀出新高度

【精彩回顾】广东醒狮、狮头扎作、互动表演……醒狮贺岁展秀出新高度

来源 :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 关键字 :醒狮,展览 时间 :2022.01.26

“咚咚锵,咚咚锵……”随着鼓声奏起,由来自赵家狮团队呈现的醒狮表演,为“醒狮贺岁”——节庆“叹”非遗之春节元宵专题展,增添了别样色彩和热闹气氛,彰显了醒狮文化的无穷魅力,让现场的观众大饱眼福,欢呼声、赞叹声不断。醒狮表演在佳节或重大活动中常见,而醒狮专题展却不常有。

2022年1月26日上午,由广东省文化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醒狮贺岁”——节庆“叹”非遗之春节元宵专题展在广东省文化馆一楼展览厅成功开展。本次展览以“醒狮贺岁”为主题,分为三大版块,是一次醒狮文化的集中展示,具有浓郁的广府年味。

一进门,许多观众被一头巨狮深深吸引了目光。这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震撼中外的四头巨狮之一,直径两米,由广东醒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伟斌设计监制,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陈金明扎作。

广东醒狮的历史发展

狮子是国人心目中的瑞兽之一,舞狮活动往往也寄托了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在展览的第一版块,观众可以通过展品、图文、多媒体综合方式了解广东醒狮的历史发展。中国狮舞源于汉代,见载于《汉书·礼乐志》,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历经千百年的演变,狮舞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乃至中国精神的象征。很多观众都疑惑为什么叫“醒狮”?本次展览给出了答案,一种是来自于民间传说,另一种则与粤语“醒”字有关。

展品《福禄寿精品狮》由陈金明创新性地把福禄寿形象手绘在吉祥如意的狮头上,表达民间百姓“福寿双全、福星高照”的美好愿望。

醒狮贺新表演场景

过年舞狮是广州人的风俗,广州各武馆、民间社团、农村(社区)在大年初一都出动狮队,踩着威武的锣鼓声,由大头佛引狮,挨家挨户去采青,场面十分热闹。在展览的第二版块——醒狮贺新表演场景可以看到:西关大屋春节醒狮上门采青;也有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逗引狮子的“大头佛”;还有两头口吐祥瑞对联“一帆风顺”“万事如意”的醒狮。

还有一幅以100个精品小狮头汇成“福”字的《百狮送福》,将展览渲染出喜庆的氛围,让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醒狮的狮头扎作技艺

在第三版块,观众能够了解狮头扎作技艺的过程。醒狮扎作伴随舞狮产生,分为扎、扑、写、装四道工序:先用竹篾、纱纸为主料扎出狮头骨架;再扑上纱纸、纱布;然后用油彩上色,勾画花纹;最后配以毛须、绒球、镜子等装饰物,并用可活动的连接装置把眼帘、耳朵和下巴装上。狮头扎作技艺从造型和装饰设计上采用了夸张而浪漫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威武雄伟、活泼可爱和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其中《“刘关张”传统狮》展品,根据粤剧中三国演义经典人物的脸谱,扎作出最传统的“牙刷须”醒狮头。黄色是刘备,红色是关羽,黑色是张飞,分别代表“忠孝、仁义、勇猛”三种美好品质,素为民族典范。

为增强广大群众对醒狮文化的互动体验,展览还专门设置了文创区,让广大群众走进醒狮艺术世界,欣赏以醒狮喜庆、吉祥元素的挂件、首饰,醒狮积木、钥匙扣等文创产品……此外,还可参与彩绘醒狮脸谱活动、玩“狮”来运转、扮演醒狮等游戏,解锁醒狮文化密码,近距离感受醒狮文化艺术。

本次展览持续至2022年2月21日,大家可前往广东省文化馆一楼展览厅免费观展。

活动海报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扫描二维码预约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