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报名】“岭南海洋文化与鱼制品”讲座
四月一来,广东的天就要热起来,此时,身在高楼的人们满脑子都是大海、阳光的画面。我们不禁想象,大海+阳光到底是什么样的味道?这个答案,或许湛江的渔家人能告诉我们。
湛江三面环海,千百年来,湛江的渔家人都是“靠海吃饭”,为了更好地保存渔获,渔家人巧用当地的海盐进行腌制,探索出独特的干鱼制作技艺,将大海的鲜味和阳光的风味锁在鱼里。
干鱼,是用盐腌晒干的鱼,俗称“鱼干”。既可久存备用,又可使海鱼品式丰富,可作为别有风味的主菜,也可作为配菜搭配多种佳肴,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咸鱼茄子煲”“咸鱼煲腩肉”等菜式。本期“非遗学堂”系列(食尚说)知识普及讲座将围绕岭南海洋文化与干鱼制作技艺,让大家感悟湛江人民为留住海洋味道而探索出的智慧成果。
【讲座主题】
天时地利最风味——岭南海洋文化与鱼制品
【主讲嘉宾】
黄伟军
湛江干鱼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讲座时间】
2022年4月9日(星期六)下午14:30-16:30
【地点】
广东省文化馆小剧场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广州大道中1229号)
【讲座内容】
本期讲座立足岭南海洋文化,从湛江沿海地区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切入,分析鱼干制品形成的历史渊源和优势条件,现场还将设置制作演示和品鉴环节,向观众介绍不同种类鱼干制品和临海地区的文化风情。
湛江,旧称“广州湾”,别称“港城”,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上。腌晒干鱼是湛江渔家人为保存渔耕“果实”必学的生存技能之一。
湛江干鱼选用深海捕捞的海鱼以及海盐作材料,其制作流程包括精选、清洗、开片、浸泡、盐腌、晾晒、回鲜等7道工序。其中晾晒、回鲜工序极其讲究。晾晒步骤直接决定了干鱼的口感,时长依据室外温度调整才能控制好鱼的干湿度;而回鲜工序则需要把晾晒过的鱼放回瓦缸,密闭2-3天,对鱼进行二次焗味、使其松散透气,咸淡渲化均匀,让鲜味更加持久。
想要了解更多岭南海洋文化与湛江鱼干制作技艺相关知识?那就赶紧报名吧!
【报名方式】
现场参与名额有限,感兴趣的朋友赶紧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吧!
除了线下活动,本次活动将会通过“广东省文化馆官网”“广东省文化馆bilibili直播平台”“花城+ 直播平台”同步直播。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直通讲座直播间,并可观看视频回放。
【温馨提示】
1.为落实疫情期间安全防控,未预约人员谢绝入场;为保证自身安全,活动过程中请全程佩戴口罩,保持一米距离。预约成功者凭预约信息,从广州大道中1229号广东省文化馆小剧场1号门进入,出示“粤康码”(或“穗康码”)、行程码、预约验证信息及个人身份证,经体温检测正常后进入活动场地(请于活动开始前15分钟入场)。所有进场群众必须执行“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2021年11月16日发布的《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加强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第28号)》,2022年3月23日发布的《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加强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第29号)》,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2年1月13日发布的《广州市重点人群分类管控措施》以及广州市最新疫情防控规定,凡不符合上述政策规定的人员不可入场。
2.由于文化大院停车位有限,请尽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来参与活动。
3.乘坐公共交通指南:
(1)公交:搭乘B6路、502路、836路等多路公交到广州体院站下车,从车站对面文化大院东北门(广州大道中1229号),直入200米左右即可抵达。
(2)地铁:从6号线沙河顶A出口出站后左转,沿水荫路步行至文化大院西门(水荫四横路34号)直入200米左右即可抵达。全程大约1公里,步行约10-15分钟。

干鱼制作技艺

活动海报

干鱼制作技艺

干鱼制作技艺

扫描二维码报名

官网二维码

b站二维码

花城+二维码
相关推荐
- 【精彩回顾】“种子计划”非遗小记者训练营、实践营圆满结营!
2023-11-16
- 双节同庆,潮玩非遗
2023-10-07
- “丝路粤风”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幕,粤新携手绽放非遗新彩
2023-08-25
- 【精彩回顾】听非遗故事·品服饰之美,记“寻纱”文化沙龙
2023-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