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动态> 热点聚集> 四会江谷岭南原乡的“人”与“景”,织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四会江谷岭南原乡的“人”与“景”,织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 :南方日报 关键字 :乡村振兴,农旅明星 时间 :2021.06.27

今年年初,四会古邑碧道画廊江谷“湾里水乡”一期建设完成。依托水产养殖业、花卉基地、精品果园等江谷特色农业精品示范产业基地,江谷镇打开了从农业强镇到“农旅明星”的多元升级之路。“美丽江谷”的建设中,返乡人才的作用不容忽视:他们连接起城乡,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带动村民一起致富。岭南原乡的“人”与“景”相互交融,共同织就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创业农夫的“田园之梦”

“麻烦给我的客户来一串糖伯虎,我喜欢看到他们满意地点头。除了糖伯虎,我还有秋香,神奇的搭配味道是奇妙无穷。”伴随着周杰伦《mojito》的动人旋律,四会江谷镇逸丰农场的农民手拿葡萄、火龙果、玉米等农产品在绿色广袤的乡村大道上载歌载舞。

“我们翻拍这个MV就是为了快乐,快乐是我们逸丰农场的灵魂。”逸丰农场的老板黄逸丰说。10年时间,逸丰农场从一片荒土变成江谷热门打卡点,60元一斤的逸丰葡萄也成为不愁销的网红产品,成功的蝶变离不开这群“快乐农夫”的辛勤耕耘。

2011年,黄逸丰辞掉国企工作回到四会老家,选择在水质优越、农业基础好的江谷镇创办逸丰农场。“我一直都有一个田园梦,真正从事农业之后才知道其中的不易。”从选苗,到翻地、扛水泥桩,什么脏活累活他都做得来。从最初的一窍不通,到现在修剪、梳果、病虫防治样样精通,黄逸丰俨然成了一个葡萄专家。

为保持较好的口感,黄逸丰坚决不使用化学型农药和催熟剂,而是增加有机肥源,引入智慧灌溉、温控系统等现代化技术。目前,逸丰农场有30多亩葡萄园,亩产大约在1000斤左右,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有了当地政府在土地流转方面的支持,逸丰农场的种植面积从2019年的120亩慢慢发展到现在300多亩,除了葡萄,西瓜、香瓜等农产品也陆续“上阵”。“便宜量大的农产品可以保本,精细化种植的高附加值农产品创造更多利润,两条腿走路也让农场的效益越来越好”黄逸丰说。为了进一步开拓销售渠道,逸丰农场也与四会农商银行合作开展直播带货活动。“黄小强西瓜中心部位甜度高达13个糖,差一点就追上14个糖度的白砂糖了。”在镜头前,黄逸丰绘声绘色地推销起自己的西瓜。

“快乐的分享不仅在于口腹之欲,还在于对田园之美的理解。”黄逸丰说,每到葡萄成熟时,不少城市里生活的人愿意驱车到农场来摘果喝茶,他们可以参与葡萄修枝、催花、疏果等果园管理工作,全过程体验葡萄果农园丁技艺,亲近大自然。

生日派对、海边团建、田间跳舞,这里的农民生活多姿多彩。偶有闲暇时候,黄逸丰会升起他的无人机飞到江谷上空,看金色的稻谷翻涌如浪,果园内的农夫忙忙碌碌,一座座彩绘的房屋矗立在崭新沥青路旁……不管是在修剪葡萄枝叶时发现“违章建筑”(鸟窝),还是在夜色静谧时捕捉到月色之美,黄逸丰都忍不住发朋友圈“炫耀”一下,并配上一句文案——“这里的美我想在城市的你应该不常拥有。”


创业能人的“乡土情怀”

同黄逸丰一样,冼宪恒也是放弃了一份不错的工作,选择回乡创业。冼宪恒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曾任职于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当过港珠澳大桥常驻环保顾问。2018年,冼宪恒和同学张铭华等人合伙创办了四会市同创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同创水产”),他发挥专业所长,负责水生态远程监控等智能化养虾技术。  

据冼宪恒介绍,四会同创水产培育养殖的主要是澳洲淡水龙虾,这种龙虾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实现脱水长途运输,能够借助电商平台直达消费者的餐桌。此外,澳洲淡水龙虾销售的高峰期是每年9月至次年4月,这段时间正好填补了市场上其他龙虾销售的空白期。

与靠天吃饭的传统水产养殖不同,同创水产的成功靠的是“智慧渔业”的技术支撑。据冼宪恒介绍,公司自主开发了名为“同创养殖大数据平台”的场地智能化监控系统。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水温、PH、溶解氧等数据,可以按需调控氧气、饲料等,当数据有异常时便发出预警。

冼宪恒表示,希望通过这套系统降低水产养殖成本及养殖风险,慢慢改善当地渔业配套落后的局面。

2020年,同创水产养殖公司澳洲淡水小龙虾养殖基地年产成虾约1.5万公斤,年孵化虾苗200万尾,年产值达500万元。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同创水产辐射带动了四会多个镇街发展养殖面积共3000亩,带动农户50多户。“我们还为农户提供优质虾苗和技术指导,他们养的虾我们来回收销售,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冼宪恒说。

作为当地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同创水产养殖基地成功申请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并获得100万项目资金,用于远程水生态监控和品牌网络营销建设。随着该基地纳入乡村旅游项目规划中,当地政府还出资打造了水产展览馆。“农旅融合是新的业态方向,未来我们希望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渔业体验,他们能在这里钓虾、捞鱼、撒网,品尝各种口味的龙虾熟食,还能探趣龙虾展馆,体验‘湾里水乡’的迷人风光。”冼宪恒说。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广阔农村大有可为。我也希望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让家乡变得更好。”冼宪恒的心声与其他农业创业者的想法不谋而合。澳洲淡水龙虾、逸丰葡萄、江谷水库鱼……众多高学历技术人才返乡实践,造就了江谷独特的农产名片,让这片原本沉寂的土地增添了不一样的生机。 


“农旅明星”的多元升级

初夏时分,四会绿樱种植基地内白花、黄花、花蝴蝶、蓝月亮、水红等各种品类的三角梅争奇斗艳,置身这片姹紫嫣红的花海之中,心情也变得明媚起来。四会绿樱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叶灿开介绍,现在基地三角梅种植面积约有300亩,亩产约10万元。借助这些特色产业项目,江谷镇开启农旅融合的新篇章。

目前,这片基地规划有育苗区、水果采摘区、综合展馆区、花房营地、花卉展示区等多个功能分区,计划打造集吃、玩、住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仅用了30天时间,一座漂亮的钢构花艺馆拔地而起。不远处,花园营地野奢的帐篷林立。“近观花花世界,远眺龙江白鹭群,希望游客来到这里拥有的都是美的体验。”叶灿开说。

从农业强镇到“农旅明星”,江谷镇转型升级背后是乡村旅游业态的遍地开花。国风路线的民宿客房、青草萋萋的营地草坪、星光点点的露天酒吧、这座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的民宿庄园就是江谷镇老泗塘村著名的网红打卡点——清心雅园。

清心雅园由四会市江谷镇老泗塘村乡贤冼国勋耗时4年投资1000多万元打造而成,大到建筑风格的设计小到盆摘花卉的摆放,他都有自己的要求和风格。冼国勋说,最初只是想给自己建一处诗意居所,没想到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慢慢就造就了四会乡村旅游的一个示范点,吸引许多珠三角游客慕名而来。

“很多民宿打着‘回归田园’的幌子,但实际上还是‘钢筋水泥’的把戏。而江谷这里的田野之美让我们多了一份宁静、清新,住在清心雅园,我们吃的是从田里新鲜采摘的瓜果蔬菜,看到的是山水相映绿树成荫的美景,整个人感到非常放松。”从佛山过来的游客李女士说。

深度挖掘“田园风”,精心锤炼“网红感”。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旅融合发展的探索仍不失为破题之道。守住田园生态美,留住创业“新农民”,农旅融合项目才能获得更多生命力,“湾里水乡”才能更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