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动态> 工作动态> 【精彩回顾】美食荟萃,滋味广东——“非遗学堂”系列(食尚说)知识普及讲座第一季顺利举办

【精彩回顾】美食荟萃,滋味广东——“非遗学堂”系列(食尚说)知识普及讲座第一季顺利举办

来源 :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 关键字 :非遗,食尚说 时间 :2022.01.21

2021年,广东省文化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策划主办了“非遗学堂”系列(食尚说)知识普及讲座。讲座依托省内与饮食文化相关的非遗项目,带领群众走进“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世界,讲述岭南各地的饮食风味与百姓生活习惯,探寻食物的历史源流与社会文化的变迁。

“食尚说”系列讲座第一季共10期,从2021年8月起,每两周邀请一位非遗研究专家或传承人来为学员分享非遗美食文化和知识,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线下结合技艺展示和美食品鉴打造“沉浸式”体验,线上进行同步直播。至2022年1月,“食尚说”系列讲座第一期完满收官。


干鲜水陆,阐释非遗里的技艺与民俗

讲座从首期“粤色生香真滋味——广东非遗美食漫谈”开始,探索广东非遗美食地图,带领大家寻觅经典美味,寻味舌尖上的岭南味道,到注重依时而食、兼容并蓄的客家饮食文化之“客家风味品山林——客家美食与文化”,和“酒迎一生回味长——娘酒与客家食俗”讲述独树一帜的通过火炙酿酒工艺制作而成的客家黄酒及流传千百年的客家食补养生风俗。

再到精于烹制海鲜、重视原汁原味的“潮汕味道最烟火——潮州菜饮食与烹饪”,和久负盛名的潮汕乌金老菜脯之“醇香滋味老菜脯——潮州老菜脯及地方风味小吃文化”,及至既是茶艺,也是民俗的中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的功夫茶,“工夫茶中敬儒雅——工夫茶与潮汕茶文化”从工夫茶的起源、茶具、茶类、礼仪习俗说起,阐释工夫茶“和、敬、精、乐”的精神内涵,体味工夫茶意蕴深厚的“茶文化”。

所谓“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喝茶,在同属岭南的江门新会又有另一番风味,一片三瓣陈皮、一颗小小青柑,有赏其色,闻其香,品其味的万种风情——“茶叶届网红萌物”柑普茶,“酿化岁月作陈皮——新会陈皮和柑普茶制作及品鉴”带领大家感受陈皮皱缩外表下的悠悠岁月。

讲座当然也不会落下在国内独领风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五滋六味走广府——粤菜饮食与烹饪”粤菜主题讲座,及收集了风和阳光的味道,凝结着广东人对故乡情感和信念的广式腊味主题讲座“秋风起时食腊味——广式腊味的分类与品鉴”。

品鉴了客家、潮汕和广府的味道,这个时候不能不提广东人心目中“能治百病”的凉茶,第十期讲座“百年凉茶润人心——凉茶的历史与文化”为大家带来老广心中的“万能解药”——凉茶,从凉茶的历史、文化和岭南地区气候环境等方面深入挖掘历史悠久、相习成俗的凉茶文化。

一年四季,依时而食,十数个非遗项目,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诠释了非遗绵延不绝的生命力。


受众广泛,沉浸式互动尽显非遗魅力

“民以食为天”,尤其是在饮食文化深厚的广东,“食尚说”系列知识普及讲座充分践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讲座采用线下参与、线上直播的方式,线下观众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其中有亲子家庭、青少年以及中老年人等,覆盖7岁至60岁群体。

此外,还与周边社区联动,开设社区专场,为群众送上有滋有味的文化体验。线上通过广州广播电视台“花城+”app、“文化在线”广东公共数字文化联盟、哔哩哔哩直播间等平台直播,10期讲座线下参与达489人次,线上渠道参与达136.1万人次。报名通道往往是开通后不到24小时便名额爆满。一些没有成功报名的观众还会留言,希望候补参与本次活动。目前,围绕“非遗学堂”品牌已初步形成一批相对稳定的粉丝社群。

“食尚说”系列讲座打破传统讲座单向讲授模式,让学员与非遗项目零距离接触,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结合饮食类非遗本身的特点,从色、香、味等多角度设置体验和成品展示,进行美食现场烹饪、试吃品鉴等,充分调动现场观众的嗅觉与味觉体验,通过多角度、沉浸式的互动,打造余味无穷的“非遗学堂”。讲座现场氛围轻松活泼,学员反响热烈,大家纷纷爱上手工劳动,欣赏非遗的独特魅力,进而感悟广东人依时而食、就地取材的生存智慧和非遗所蕴含的匠人精神、文化内涵,让非遗获得持续的生命力。

为深入打造“色香味俱全”的非遗美食之旅,配合广东省“粤菜师傅”工程发展要求,践行“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理念,广东省文化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继续深挖广东饮食类非遗与人文生活的联系,邀请深圳云片糕制作技艺、汕头卤鹅制作技艺、陆河擂茶制作技艺、湛江干鱼制作技艺等多个非遗特色美食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打造第二季“食尚说”系列知识普及讲座,进一步宣传粤菜精工细作、海纳百川、康养讲究、药食同源的价值理念。

活动海报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