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课堂】“诗意岭南”系列慕课:冬至寄白雪,许流年无恙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在这一天,北方的大部分地区会吃饺子,南方则吃汤圆,来寄托家人团圆思念之情。
冬天是雪的季节,不过,在广东的大部分地区,冬日里一般是看不到雪的。不过不用担心,这节慕课,荆方老师将带你领略诗画中既苍凉又温暖的冬雪,送你一场独特的冬日限定,让你感受冬雪中的别致温暖。
第七课
《你的爱既苍凉又温暖》
今天带来的这幅画作名为《溪山雪霁图》,是明代画家蓝瑛的临摹作品。该画作的原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
这幅画描绘的是冬雪后的湖畔山景,画面从上到下表达了一种渐进的主题:最上层描绘了高高的山峰以及星星点点的植物,渲染出隆冬的苍凉和荒芜;第二层则渐渐来到树木茂密的地带,流露出一点“生”的气息;最后来到画尾,只见一名红衣名士独坐船头,背靠老松,静静眺望着雪后的湖面。这位红衣名士的出现,使画作整体意境陡然一变,反转了上面两个层次的荒凉与幽冷,调动了人的积极情绪,传递出一种乐观与豁达的态度。
减字木兰花·冬至
宋 阮阅
晓云舒瑞。寒影初回长日至。
罗袜新成。更有何人继后尘。
绮窗寒浅。尽道朝来添一线。
秉烛须游。已减铜壶昨夜筹。
冬雪除了带来苍凉幽冷之感外,还给人们带来一个温情的节日——冬至。阮阅的这首词,通俗直白,用真实的民俗来描述冬至来临时人们的欣喜。
冬至是古人最重视的节日之一。在商、周、秦时期,古人曾把冬至设为“岁首”,冬至相当于春节。而在唐宋时期,每逢冬至,皇家都会举行盛大的贺冬仪式,普通百姓则全家团聚祭祖、迎神并举行各种庆贺活动。这一天,举国上下,都沉浸在祥和欢乐的气氛里。
随着时间流逝,冬至节的隆重仪式和宏大主题渐渐淡出,最后在老百姓心里简化成了“好好吃一顿”这个朴素的理念。因此,在旧时的广州,每到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敬神明、拜祖先,杀鸡、宰鱼,准备上一桌丰盛的菜肴。即便是贫寒人家,也要尽力做一桌像样的饭食。家人们团聚在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晚饭,高高兴兴过冬至。
吃饱穿暖,向阳而生——冬至。
· 本期慕课要点 ·
第一讲:带你赏析蓝瑛的《溪山雪霁图》,感受苍茫白雪中“生机勃勃”的意境。
第二讲:从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说起,与你漫谈诗词中各色的“雪景”。
第三讲:从诗词中看看古人在冬至有哪些好玩的习俗。
古画新创:教你用Photoshop画一幅雪景图。
· 报名方式 ·
1.使用电脑:登录“文化在线——广东公共数字文化联盟”(http://www.gdscc.cn),点击“培训”,选择“慕课”,进入课程报名学习。
2.使用手机:关注“广东省文化馆”微信公众号,点击“微文化”,选择“艺术慕课”,点击“诗意岭南”系列慕课(第二期),进入课程报名学习。或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前往报名页面。
3.请报名参加“诗意岭南”系列慕课的学员在平台报名后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课程管理员微信,申请加入“【诗意岭南】交流群”。
· 讲师简介 ·
荆方
作家,画家。河南大学美术系毕业。
现居广州,专职写作。
▶ 2006年为《南方都市报》撰写专栏《广州的前世今生》,首创自说自画创作形式。
▶ 2015年进驻《今日头条》,图文作品以单篇阅读量四百万入选自媒体周冠军。
▶ 2017年进驻《网易新闻客户端》,图文作品连续两年荣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称号。
▶ 2019年,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举办个人画展《穿越去古都》,并推广至东莞等分馆。
▶ 从2010年至今,出版手绘本怀旧散文集《我是六零后》《青春期》《光阴拼图》,手绘本美食文化散文集《舌染红尘》,手绘本悬疑短篇小说集《无岸旅人》等八本著作。

云课堂海报

《溪山雪霁图》 (素材来源于网络)

以上手绘图选自荆方《古诗词里的博物课》

以上手绘图选自荆方《古诗词里的博物课》

以上手绘图选自荆方《古诗词里的博物课》

以上手绘图选自荆方《古诗词里的博物课》

快速报名通道

扫码添加管理员微信

荆方
相关推荐
- 文化馆服务宣传周×广东“文化馆服务宣传月”,请你共享不一样的文艺盛宴!
2025-05-19
- 【育美同行】听时代之声,致敬劳动之美!5月美育专题精彩推荐!
2025-05-16
- 公益培训、展演接连不断,广东“文化馆服务宣传月”系列活动首周精彩送不停!
2025-05-14
- 【活动报名】文心美学社——书香满园,中山纪念堂好书分享
2025-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