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非遗中心>名录项目>鹤舞(三灶鹤舞)

鹤舞(三灶鹤舞)

申报地区 :珠海市 来源 :广东省文化馆 关键字 : 时间 :2017.04.14

三灶鹤舞主要分布于珠海市三灶镇的海澄村和中心村一带,据传是随南宋王朝流落伶仃洋并在三灶岛上定居的遗民,模仿岛上栖息繁衍的白鹤而始创的,流传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三灶鹤舞的表演道具白鹤,鹤头用木头雕刻,鹤身用竹篾编织,羽毛从前用竹叶,后来用白纸糊制,鹤脖子用纱帐制成,里面用一根细竹竿支撑并供舞者操作,不见翅膀和脚,造型只求神似,整件道具当地俗称“鹤衣”。

三灶鹤舞的表演队伍由5人组成:一人跳鹤舞,一人唱鹤歌,三人使用打击乐器伴奏。表演时舞者披上鹤衣,模拟白鹤从睡醒开始,然后梳理羽毛、觅食、踩水、嬉戏到飞翔的各种姿势神态,动作优美,轻盈灵动,惟妙惟肖。舞蹈自始至终,均有鹤歌同时演唱,且第一句歌词必须以“白鹤”开头,但歌词内容与舞蹈的情节动作可以不相联系,歌者可不停地唱,以表达自己的感情愿望,只是舞蹈结束时,要以“出齐羽毛飞上天”为结句,呈现出一种颇为独特的歌、舞二元结构的表现形式。伴奏乐器有鼓、锣、钹等,打击节奏随舞蹈的动律变化而变化。

当地民间在大年初一至元宵节期间必举行舞白鹤、唱鹤歌的贺年活动,此时村中的晚辈都要向同族长辈送上一张红帖,敬告仙鹤降临,祝福老人健康长寿,充分显示了鹤舞的象征意义。

由于经济转型和文化生态变迁等原因,目前当地除了徐钜兴、陈福炎几位老人会鹤舞、鹤歌之外,年轻的一代几乎不会,已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抢救和保护工作急待加强。

 

 

项目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