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非遗中心>名录项目>镶嵌(潮州嵌瓷)

镶嵌(潮州嵌瓷)

申报地区 :潮州市 来源 :广东省文化馆 关键字 : 时间 :2017.04.14

      潮州嵌瓷是以绘画为基础,运用各种彩色瓷片剪裁镶嵌表现形象的工艺品。它作为建筑物的装饰品或供欣赏的摆设,是潮汕地区特有的工艺品种,俗称“贴饶”或“扣饶”。其艺术特点是构图雄伟,色彩绚丽,形象生动,质地坚实,久经风雨或烈日曝晒而不褪色,被誉为“永远亮丽的造型艺术”。

       潮州嵌瓷历史悠久,早在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就已在民间出现。嵌瓷的原料离不开陶瓷,它的产生、发展是与陶瓷生产紧密相连的。当时,潮州陶瓷生产发达,民间雕塑处于兴旺时期,开始出现用瓷片剪裁成简单的龙凤和花鸟图案,镶嵌建筑物上。清代,潮汕各地盖祠堂和建“驷马拖车”等豪宅民居之风极盛,装饰于建筑物之上的嵌瓷工艺随之进一步成为时尚。到了清末,瓷器生产作坊与嵌瓷艺人配合,专门烧制低温瓷碗彩以各种色彩,经过剪取,镶嵌成平面、浮雕或立体的花卉植物、飞禽走兽或历史人物、戏曲故事等题材、装饰于建筑物的屋面、屋角、屋檐、门壁、墙壁上,也有的作为庭园室内的装饰。

       嵌瓷终于发展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与潮州木雕、潮州石雕并称潮州古建筑的三大装饰工艺。潮州与揭阳、汕头等周边城市以及闽南、台湾都有相同的人文背景,嵌瓷在这些地区也很流行。嵌瓷也为移居港澳东南亚一带的潮人所喜爱,不少当地的庙宇、豪宅也以嵌瓷装饰,还曾聘请潮州的嵌瓷师傅前往制作嵌瓷、传艺。

       如今,历经沧桑的嵌瓷工艺由于受市场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冲击,人们居住环境和风俗习惯的改变,这项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危机,嵌瓷艺人稀少,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嵌瓷工艺传承断层,亟待及早抢救、保护、扶植。

项目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