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相伴迎国庆,灯火月影赏中秋 ——广东省非遗中心推出节庆“叹”非遗 中秋国庆系列活动
今年国庆,恰逢农历八月十五,双节齐至,人月两圆。值此人间好时节,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出了节庆“叹”非遗:“月满中秋 灯赏华诞”中秋国庆系列活动,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了国庆出游新方案。
本次系列活动包括“月满中秋 灯赏华诞”主题灯彩艺术作品展、“解码非遗”体验课和“云赏非遗”专题展播三个版块,广东省非遗保护中心希望通过节庆“叹”非遗系列活动,最大程度地释放传统非遗项目的文化艺术力量,唤醒公众对于传统节日的记忆,让传统文化走进生活。
“月满中秋 灯赏华诞”线下活动由一场灯彩展览和七场线下非遗体验活动构成,每场体验活动都由非遗项目传承人亲自讲授非遗知识并指导观众动手学习制作。市民朋友们在国庆假期来到广东省非遗保护中心,既能悠闲地漫步展厅,感受灯彩带来的浪漫体验;又能动手体验传统非遗项目,成为活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进一步领略传统岭南民俗文化的独特韵味。
灯火月影 感悟艺术碰撞
中秋赏花灯,自古以来便是雅俗共赏的娱乐消遣活动。岭南地区作为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民俗活动向来异常活跃,民间工艺丰富多彩,两者结合而生的灯彩艺术,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岭南民间艺术的杰出代表。
1号上午,“月满中秋 灯赏华诞”主题灯彩艺术作品展在广东省文化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一楼展厅正式开展。展览结合“非遗+现代生活”的理念,围绕“灯”元素展出各类文艺作品,将传统非遗项目与市民生活融为一体,让传统灯彩在市民朋友心中重新焕发光彩。
展览展出了由非遗传承人和新锐设计师亲手制作或设计的灯彩作品数十件,展出作品涵盖了大良鱼灯、佛山彩灯等多种传统灯彩。此次展出的传统彩灯由大良潘氏鱼灯、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社、佛山市博艺彩灯工艺有限公司等单位提供,多年来,他们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和传承人一起将岭南特色彩灯艺术传承至今,在沿袭传统扎作工艺的同时,创新地采用全新题材创作,在制作彩灯的过程中,大胆尝试使用全新的材质面料,焕发传统彩灯的新活力。此外,还有由E•P light美学灯、意外设计、设计师美伢等设计创作的融合了现代美学理念的原创新式灯。灯影交错之间,能够感受到传统灯彩艺术与现代艺术创作的碰撞与交融。
广东省非遗保护中心希望通过这次灯展,让广大市民群众感受到灯彩艺术的独特韵味,无论是看似遥远的传统非遗灯彩艺术,或是别具巧思的新式美学灯,都融入了手艺人和艺术家们对生活的体悟和思考。
此次展览中还展出了团圆主题的新会葵艺作品、中秋主题的饼印作品以及由潮阳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许遵英与现场观众共同完成的国庆主题剪纸作品。在华灯之中,更增添了几分古朴气息。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还有一群由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招募的志愿者们,他们身穿汉服,罗裙飘飘,仿佛自古穿越而来,自然地融入了灯月相映的氛围当中,在展厅里形成一幅独特画卷。
此次展览旨在用文艺的方式解锁节庆新姿势,让传统非遗转化为好看好玩、真实可感的直观体验,为广大市民朋友营造出雅致的审美环境,同时拉近艺术与民众的距离,为民众带来新鲜的视觉享受。展览将从10月1日持续到10月30日,感兴趣的市民朋友千万不要错过。
非遗相伴 欢度国庆假期
为更好地推进非遗项目传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广东省非遗保护中心在国庆期间筹备了七场线下非遗体验活动,包含广州饼印制作技艺、广式红木宫灯制作技艺、大良鱼灯制作工艺、新会葵艺、佛山彩灯、光德陶瓷烧制技艺、彩扎(佛山狮头)等多种非遗体验项目。广东省非遗保护中心希望通过举办系列活动,不仅能引导人们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提高了非遗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同时增强群众对非遗的认同感,让传统文化和这里发生更为深刻的共振。
▶据悉,2号上午,广州饼印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余兆基将来到广东省文化馆小剧场,和大家分享传统饼印的制作技艺,并让现场的学员亲手体验如何制作一枚饼印。别看饼印虽小,往往需要历经20道工序方可完工。经历细心打磨成型的一枚广州饼印,承载着“食在广州”的美誉,也传递出广府人崇神祈吉的价值观和求精务实的审美情操。
▶广州木雕艺人所发明的广式红木宫灯,起源于明朝,用珍贵的木料精雕细刻,造型端庄、稳重,是当时用于进贡皇宫的珍品。3号上午,广式红木宫灯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罗敏欣将在非遗体验课现场和大家分享广式红木宫灯的历史渊源及其制作技艺。学员也将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制作出一个个精美的广式红木宫灯。
▶说起传统灯彩,除了红木宫灯,你还能想起什么?大良鱼灯制作工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潘智江将在4号上午来到广东省文化馆小剧场和大家分享顺德大良鱼灯的制作技艺。作为佛山秋色赛会中一个重要展示内容,大良鱼灯是一种极富有水乡特色的扎作工艺。潘智江用简单的竹篾编制出鱼形状的骨架,再通过浆纱、着色、描鳞等一道道工序,为普通的鱼灯赋予生命力。
▶“葵扇摇风绕树行,晚凉新浴葛衣轻”。新会葵艺是广东民间传统的手工艺,集造型艺术和编织、绣花、绘画、印花等工艺于一体。5号上午,新会葵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廖惠林将带着他的葵艺作品来到广东省文化馆小剧场,让现场的学员可以在葵扇上发挥想象,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葵艺作品。
▶佛山彩灯又名佛山灯色,是中国传统彩灯艺术的主要流派之一,具有中国南方彩灯精巧秀丽的特色。6号上午,佛山彩灯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杨小燕将跟观众分享佛山彩灯的历史渊源及其特色工艺,现场学员还可以尝试佛山彩灯的制作工艺。
▶7号上午,光德陶瓷烧制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黄志超将在小剧场向现场大小朋友介绍光德陶瓷烧制技艺这一非遗项目,大埔县光德镇瓷业早在元、明代已相当发达,装饰纹样以青花、云龙、花卉和人物为多。现场学员将体验在光德陶瓷上进行彩绘。
▶在佛山地区还流传着一种特别的民间工艺美术样式——彩扎狮头,8号上午,彩扎(佛山狮头)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黎婉珍将分享佛山传统狮头的特点并带领现场学员体验制作佛山狮头。
此外,本次节庆“叹”非遗中秋国庆系列活动期间,广东省非遗中心还将非遗带进景区——华南植物园,让没能在小剧场体验非遗课堂的市民朋友也过一把瘾。分会场活动同样精彩纷呈,佛山木版年画、广式宫灯、新会葵艺、佛山狮头,各式非遗项目任君选择。由非遗传承人带来的四场非遗体验课将为华南植物园送去一抹传统文化的气息,也是广东省非遗保护中心以“非遗进景区”助力文旅融合。
未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希望通过继续举办“节庆‘叹’非遗”系列活动,以可视、可触、可感的情景化方式,为非遗走进现代生活提供一个鲜活样本,也为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写下一个生动注脚。
来源:省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
编辑:数字文化部

广大市民群众参与非遗活动(1)

广大市民群众参与非遗活动(2)

广大市民群众参与非遗活动(3)

广大市民群众参与非遗活动(4)

广大市民群众参与非遗活动(5)
相关推荐
- 【精彩回顾】“种子计划”非遗小记者训练营、实践营圆满结营!
2023-11-16
- 双节同庆,潮玩非遗
2023-10-07
- “丝路粤风”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幕,粤新携手绽放非遗新彩
2023-08-25
- 【精彩回顾】听非遗故事·品服饰之美,记“寻纱”文化沙龙
2023-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