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展馆> 新闻动态> 【新闻通稿】教师节巧手学技艺,指尖传非遗

【新闻通稿】教师节巧手学技艺,指尖传非遗

来源 :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 关键字 :教师节,非遗 时间 :2021.09.06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2021年9月4日(星期六),由广东省文化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开展的节庆“叹”非遗——教师节系列活动在广东省文化馆小剧场拉开帷幕。活动共策划三场线下体验课,包括面塑艺术、金渡花席编织技艺、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为现场参加活动的教师和学生们带来传统技艺与优秀文化共赏的盛宴。

9月4日(星期六),深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面塑艺术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建林亲临现场,为参加活动的同学们带来了栩栩如生的面塑艺术。王建林老师根据制作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头面,顷刻之间,一件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在手中“诞生”,赢得满堂喝彩。此技艺为面塑,它的制作主料为糯米面,可调成不同色彩,仅用一双巧手和简单的工具便能塑造出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面塑艺术作品创作强调在较短时间内一气呵成,过程不间断,对结构把握准确,表情刻画要惟妙惟肖,造型要生动传神,运用小小面团便可塑造成一件艺术作品。王建林老师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其面塑艺术作品的造型完整饱满,形态略有夸张,手法简练、注重神气,淳朴敦厚而色彩艳丽,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融合了当代审美时尚,可谓创一代风范。在教师节的面塑活动中,每位参加活动的同学都会为自己的老师创作一件面塑作为,让承载着浓浓传统韵味的面塑捎上对老师最美好的祝愿。

9月5日(星期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代表性项目金渡花席编织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何冠醒来到现场,带领同学们一起走进金渡花席编织技艺。

随着手指的上下翻飞,多条蒲草在巧手中跳动、左右穿插,一行行紧实的草席纹样便显现出来。何冠醒老师带来的现场技艺演示,着实让人赏心悦目。一株不起眼的植物到了何冠醒老师的手中,演变成新的模样,让它焕发光华。金渡花席编织技艺的主料为蒲草,编织花席讲究技巧,处理过的蒲草染成红、绿、蓝、紫等诸色,编席时色草与白草相间。而编织花席的核心技术在于通过横纹、纵纹和边线栏的组合编织成花纹,形成各种色泽鲜艳的图案。

本次节庆“叹”非遗——教师节系列活动以体验传统非遗技艺的独特方式表达对教师的敬爱之情,大力弘扬和传承尊师文化,和老师们度过一个非“遗”般的节日。每一门手工技艺的背后,都深藏着匠心艺人的心血与智慧,每一个精美绝伦的瞬间,都凝聚着匠心艺人的岁月与沧桑。学习传统文化,传承工匠精神,每一门工匠技艺,都值得我们去了解,去学习。

今后,广东省文化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继续推出更多精彩的节庆“叹”非遗系列活动,欢迎广大市民朋友持续关注!

活动海报

面塑艺术体验课现场

面塑艺术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建林现场教学

学员认真创作

学员认真创作

学员作品

王建林与学员们合影留念

王建林与学员们合影留念

大合照

金渡花席编织技艺体验课现场

金渡花席编织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何冠醒现场教学

金渡花席编织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何冠醒现场教学

学员一丝不苟制作中

学员一丝不苟制作中

何冠醒与学员们合影留念

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