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展馆> 新闻动态> “非遗学堂”系列(食尚说Ⅱ)知识普及讲座圆满收官

“非遗学堂”系列(食尚说Ⅱ)知识普及讲座圆满收官

来源 :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 关键字 :非遗学堂,食尚说 时间 :2022.06.22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进一步促进粤菜文化的传承,打造乡村振兴“风味之路”,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结合我省“粤菜师傅”工程的推进,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延续“非遗学堂”系列“食尚说”第一季的精彩,深挖广东非遗饮食与现代生活的联系,于2022年1月至5月举办了六场“非遗学堂”系列(食尚说Ⅱ)知识普及讲座。

“非遗学堂”系列(食尚说Ⅱ)知识普及讲座围绕食品类非遗项目,将美食之旅的版图拓展至节庆食俗、地方饮食等方面,通过阐述非遗美食知识,让更多人民群众深入了解岭南人的节庆内涵和生活追求。

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回顾往期的精彩瞬间吧!

 

春夏节庆多欢愉,饮食习俗意蕴长

“不时不食,顺时而食。”广东人对于饮食方面讲究甚多,大至一年四季,小至特定节日,均会有不同的饮食风俗。为深度阐述节日节庆与岭南食俗之间的人文联系,“非遗学堂”系列(食尚说Ⅱ)知识普及讲座的前两期分别邀请了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忠烈老师和广东文化学会副会长、一级作家曾应枫老师担任主讲,分别就春节、波罗诞和端午节等春夏季节的节日展开介绍,以广东特色民俗风情为引,向观众剖析了岭南食俗文化背后的历史底蕴,以及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水陆珍馐满案陈,广东美食考精工

潮汕卤鹅,为潮州菜系名品。潮汕民间常说“无鹅肉勿滂沛”,意思是指没有鹅肉的宴席难以称之为丰盛。第三期讲座特邀汕头卤鹅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纪瑞喜老师,以“时光入味最动人——汕头卤鹅的工艺与特色”为主题,从潮汕人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阐述了潮汕卤鹅美食文化及其历史渊源、风味特色及经典菜式,向观众介绍了潮汕卤味在潮汕人生活及观念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鱼之味,乃百味之味。”说起广东美食又怎么少得了鱼。第四期讲座由湛江干鱼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黄伟军老师担任主讲,他立足岭南海洋文化,从湛江沿海地区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切入,分析鱼干制品形成的历史渊源和优势条件,向观众介绍了渔家人巧用海盐制作干鱼,将大海的鲜味和阳光的风味锁在鱼的体内,让大家感悟湛江人民为留住海洋味道而探索出的智慧成果。

 

非遗技艺重传承,现场传授乐趣浓

第五期讲座以“醇厚奶味润人心——沙湾水牛奶传统小食制作”为主题,邀请了沙湾水牛奶传统小食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曾惠庄老师作为主讲嘉宾,曾老师结合地理环境、牛奶选料、食材搭配等相关知识,阐述了水牛奶在沙湾居民心中的意义。活动上,曾老师还携儿媳一同现场教学姜埋奶的制作方法,让观众真正“学以致用”。

嫁女之时,给亲友赠送礼饼是广府很多地方的婚俗之一。第六期讲座邀请了礼饼制作技艺(顺德伦教)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何氏家族第四代传人何雪芬老师,以佛山地区为代表,讲诉广府民间嫁娶习俗等相关知识,分析礼饼背后承载的民间人情往来和不同种类礼饼的寓意,同时辅以制作演示、品尝体验等环节,让观众过足手瘾、一饱口福。

至此,“非遗学堂”系列(食尚说Ⅱ)知识普及讲座圆满收官,讲座采用“线上直播+线下体验”的方式,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线上通过广州广播电视台“花城+”app、“文化在线”广东公共数字文化联盟、哔哩哔哩直播间等平台进行直播,线上参与观众近36万人次;线下体验则面向社会公开招募观众,现场参与人数250余人次,观众覆盖多个年龄段群体,其中包含亲子家庭、青少年以及中老年人等。系列讲座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丰富有趣的内容和深度的品味与体验,获得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并吸引了大量爱好非遗美食的粉丝群体。


活动海报

“团圆新年最粤味——广东春节饮食习俗”讲座现场

“岭南节庆多鲜香——广府春夏节日食俗”讲座现场

观众现场品尝地道潮汕卤鹅

黄伟军老师向观众介绍干鱼品类

观众现场体验制作沙湾姜埋奶

佛山礼饼馅料展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