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展馆> 新闻动态> 【云课堂】“诗意岭南”系列慕课:以诗画为引,品味时光长河里的氤氲熏香

【云课堂】“诗意岭南”系列慕课:以诗画为引,品味时光长河里的氤氲熏香

来源 :数字文化部 关键字 :诗意岭南,云课堂 时间 :2022.10.08

中国人用香、惜香、爱香。

中国的熏香文化源远流长,其历史之久远,最早可追溯到远古祭祀之礼,始于春秋用香之贵,后盛于唐宋焚香之广,历经数千年的朝代变迁与文化交融,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古代,最初的香料并不都是由国内生产的,其部分来自西域各国,还有一部分则来自海上丝绸之路。因为常常运输香料,所以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香料之路”。广州正是这条“香料之路”的起点与终点,它在中国的熏香史上起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第五课

上面这幅画名叫《斜倚熏笼图》,是晚明画家陈洪绶的代表作。在画面的上半部,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女子靠在一个竹编的笼子上,竹笼里放有一个熏香炉,女子的衣裳也搭在笼子的上方,正仰头看着上方的鹦鹉,似乎互相聊着些许趣事。这个竹笼与香薰炉的组合就是标题《斜倚熏笼图》里提到的熏笼,是古代家庭必备的一种日用品。

在中国古代,熏香是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香料不仅仅能够净化空气、驱虫与灭蚊,优质的香料还具有调节肌体、养生防病等作用。对于爱美的古人来说,熏香更是高品质、高格调生活的象征。在古代的诗词里,熏香还是一个高频词,它的出现通常与情感有关。


翻香令·金炉犹暖麝煤残

宋  苏轼

金炉犹暖麝煤残。惜香更把宝钗翻。

重闻处,余熏在,

这一番、气味胜从前。

背人偷盖小蓬山。更将沈水暗同然。

且图得,氤氲久,

为情深、嫌怕断头烟。


这是苏轼怀念其妻王弗所作的一首词,《翻香令》的词牌是苏轼专门为这首词所创制的。整篇词都围绕着熏香的细节展开,从拨弄香料,到续香木以延长燃烧时间,都非常小心地遵守禁忌,希望避免生死离别,但最终事与愿违,其妻子还是永远地离他而去了。诗人利用世俗“断头烟”的说法为映衬,将这种悲伤之情放大了数倍,读来令人倍感无助与心酸。

另外,这首诗里还提到了一种香料——沈水,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沉香。在岭南地区,也生长着一种大名鼎鼎的沉香,它因产地在东莞,所以被命名为“莞香”。当年东莞最知名的香墟还数寮步香市,其以交易活跃、繁华热闹而著称,和广州花市、廉州珠市、罗浮药市,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市,驰名全国及海外。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香料的消费大国,因为国内香料产量的不足,大部分香料都是经过海上丝绸之路引进而来的。在海上丝绸之路,我们带出去的是丝绸、瓷器和茶叶,带回来的则是满满的香料。这条香喷喷的路起点和终点都是广州,在古代连通海内外,沟通贸易运输,尽管现在已成为历史,但是它所留下的开放与包容,务实与进取的精神印记,依然深深地影响着这座城市。


本期幕课要点

第一讲:与你聊聊晚明画家陈洪绶的画风与他的《斜倚熏笼图》

第二讲:带你一品古诗词中古人熏香的雅趣。

第三讲:原来东莞、香港、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之间因熏香而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

古画新创:教你用Photoshop画一个古代熏香炉


· 报名方式 ·

1.使用电脑:登录“文化在线——广东公共数字文化联盟”(http://www.gdscc.cn),点击“培训”,选择“慕课”,进入课程报名学习。

2.使用手机:关注“广东省文化馆”微信公众号,点击“微文化”,选择“艺术慕课”,点击“诗意岭南”系列慕课(第二期),进入课程报名学习。或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前往报名页面。

3.请报名参加“诗意岭南”系列慕课的学员在平台报名后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课程管理员微信,申请加入“【诗意岭南】交流群”。


· 讲师简介 ·

荆方

作家,画家。河南大学美术系毕业。

现居广州,专职写作。

▶  2006年为《南方都市报》撰写专栏《广州的前世今生》,首创自说自画创作形式。

▶  2015年进驻《今日头条》,图文作品以单篇阅读量四百万入选自媒体周冠军。

▶  2017年进驻《网易新闻客户端》,图文作品连续两年荣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称号。

▶  2019年,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举办个人画展《穿越去古都》,并推广至东莞等分馆。

▶  从2010年至今,出版手绘本怀旧散文集《我是六零后》《青春期》《光阴拼图》,手绘本美食文化散文集《舌染红尘》,手绘本悬疑短篇小说集《无岸旅人》等八本著作。

慕课海报

《斜倚熏笼图》

(素材来源于网络)

(素材来源于网络)

(素材来源于网络)

莞香摆件

讲师

快速报名通道

扫码添加管理员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