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展馆> 新闻动态> 生活为源 非遗无界——广东非遗创意主题展览在广东省文化馆开幕

生活为源 非遗无界——广东非遗创意主题展览在广东省文化馆开幕

来源 :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 关键字 :非遗,创意主题展 时间 :2023.01.12

2022年1月12日,由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生活为源 非遗无界”——广东非遗创意主题展览在广东省文化馆一楼展览厅正式开展。


多方联动 共探非遗回归生活

非遗是源于生活的民族文化烙印和智慧结晶,文化创意产业是时代精致审美下的衍生品。当非遗遇上创意,物质与精神借由文创产品的形式达成和谐之美,温暖人们的日常,丰富生活的体验。本次展览融合“续非遗文脉·创时代新彩”2022年第七届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以及近年社会各界实践创作的非遗产品和优秀案例,依托文化创意的视觉,探索非遗在生活中衍生发展的新路径,展示非遗融合时代潮流,突破传统界限的崭新面貌。

展览集合非遗传承人、设计艺术从业者、企业、景区、博物馆、高校等资源,展示探索非遗发展路径的创新成果,但有关非遗长效发展的思考,不应只停留于特定群体上,每一个热爱非遗的人都能为其贡献力量。进入正门,一个关于“创意x非遗=?”的问题映入眼帘,以发问的形式,引导大家加入非遗保护与传承行列,思考非遗创意与生活融合的新模式新方向。


多元视角 诠释非遗多种可能

基于非遗传承发展,文化创意衍生与非遗趣味体验三个路径,展览划分为“传承 • 激活传统”“艺术 • 创意表达”“破圈 • 多维体验”三大板块。

“传承 • 激活传统”板块展示了非遗在原有技艺和精髓的基础上,与产业融合的衍生产物。在板块中心位置呈现广州首个非遗实景解谜游戏——“何以沙湾 何以非遗”沙湾古镇剧本游,依托沙湾古镇非遗在社区的传承模式,充分诠释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良性互联关系。由高校与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合作开展的《广式家具资源库基本范式研究》等课题,依托非遗项目融合学术研究进行规律挖掘和数字化转换,为非遗数字资源库提供范式,将活化真正落到实处。

以文化艺术赋能非遗传承,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之魂。在“艺术 • 创意表达”板块展出文化从业者从多方位、多角度利用现代艺术手段,结合非遗进行再构造和再设计的衍生产品。墩头蓝纺织布料组合而成的时钟、以龙舟为把手的加湿器,岭南镬耳屋为灵感的便捷烘干衣架……各类运用非遗元素设计而成的生活用品,让观众近距离感受非遗的无限活力。

如果说,生活用品让非遗变得实用,那么全新材料的应用,则是拓宽非遗创意性的尝试。展区中展示的不锈钢醒狮锻件、注重玉石特性的南瓜玉雕等,在保留非遗符号的基础上,运用新材料新视觉,赋予非遗前所未有的姿态。

来到“破圈 • 多维体验”板块,展示的是非遗融合数字技术和潮流玩法的作品,“非遗+元宇宙”“非遗+H5游戏”“非遗+表情包”等多种组合精彩亮相。为丰富观众的观展体验,切实感受非遗趣味,展区结合游戏实物展示、宣传视频轮放、二维码连接虚拟空间等方式,为观众解锁新鲜的非遗体验场景。


聚焦前瞻 赋能非遗活态传承

无论是以非遗作为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嵌入现代生活元素,还是以创意作为驱动力,赋予非遗更多实用性与创意性,亦或者是以体验作为突破口,塑造非遗发展的新形态,均是广东近年来非遗活态传承的有效尝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推动非遗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充分挖掘非遗蕴含的精神价值,通过“现代审美”与“时代表达”的巧妙结合,将非遗基因融入大众日常生活,让人们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赓续中华民族精神,才能更好地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

“生活为源 非遗无界——广东非遗创意主题展览”持续至 2月5日。1月24日(年初三)至1月28日(年初七),广东省文化馆将在小剧场连续5天举办不同主题的非遗体验课程。通过主题展览与非遗课堂,持续为传统节庆注入新活力,将更多非遗的保护成果分享给观众,共赏非遗之美。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2023年1月12日(星期四)- 2023年2月5日(星期日),逢星期一闭馆。

展览地点:广东省文化馆一楼展览厅(广州市天河区广州大道中1229号)


展览现场

“续非遗文脉·创时代新彩”2022年第七届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展览现场

何以沙湾 何以非遗”沙湾古镇剧本游

《广式家具资源库基本范式研究》3D打印家具

《时染尘埃》时钟 杨华煦 《墩头蓝手提包》 曾春雷

《梅、兰、竹、菊》广绣服饰 陈乔

《醒》系列作品 张一鸣

《新衣》 林世芳

《国潮佛山》陈泽妍、张家魁、彭文珊 (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

非遗知识问答互动区

非遗知识问答互动区

展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