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动态> 热点聚集> 文物保护成为志愿服务新模式,江门这个全省首创真赞!

文物保护成为志愿服务新模式,江门这个全省首创真赞!

来源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关键字 :志愿服务新模式 时间 :2019.03.11

3月9日上午,由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共青团江门市委员会、市义工联合会、市博物馆共同主办的江门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工程启动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志愿服务队授旗仪式在陈白沙纪念馆举行。

 

  据悉,这是全省首个正规化、制度化、常态化运行的,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对象的志愿服务项目,在关注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步保存与传承的同时,鼓励全民参与,树立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

 

  创新融合社会力量,开启传承传统文化新征程

 

  “我市共有100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单靠文物科的四五名员工是难以全面保障文物的日常巡查和保护工作的,所以我们需要依靠社会各界力量。”市博物馆宣教文创部副主任张一知回忆起文物保护队成立的初衷。

 

  据了解,江门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工程开展包括巡查保护不可移动文物、宣传普及文物保护基本知识、探寻记录侨乡记忆、传承民间工艺及工匠精神、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公益活动等多个项目。

 

  其中,首批文物保护志愿服务队将率先在蓬江区棠下镇、江海区外海镇和新会区会城镇进行试点,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巡查监督,发现并及时报告文物存在的安全隐患,制止和举报与文物有关的违法违规行为。

 

  “这些志愿者都来自不同的行业,人生经历和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最小的才刚上小学。”志愿服务队队长冼清泉说,“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的志愿精神,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侨乡公益文化事业。”

 

  冼清泉补充道,未来志愿服务队还将与爱心企业对接并加强合作,将岭南文化、广府文化和侨乡文化更好地保护、融合和发展。

 

  探索志愿服务新模式,积极引导参与文化建设

 

  张一知表示,江门是全省首个成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志愿服务队的城市,目前志愿服务队已招收60多名志愿者。接下来,志愿服务队还将发动更多的市民加入,并且鼓励小学生周末与家长共同前往文保点巡查,让他们在保护文物的同时也能加深对文物的认识。

 

  “我们的队伍会越来越庞大,通过这项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自觉参与文物保护的氛围。”张一知说。

 

  虽然活动当天下起了大雨,但志愿者无一缺席,热情满满。

 

  “我希望能通过更多的学习,设计出好的文创作品,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以一种创新的方式推广和传承。”张同学是五邑大学的艺术类大一新生,是首批志愿服务队的成员。她表示自己很喜欢传统文化,在参与文物保护的活动过程中也能激发更多的创作灵感。

 

  授旗仪式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办公室主任、中大考古学博士刘长为志愿者就“电白丁村遗址调查发掘收获及文物保护工作”主题进行了文物保护基础知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