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动态> 热点聚集> 推进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 东莞“三大转变”经验受关注

推进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 东莞“三大转变”经验受关注

来源 :广东文化网 关键字 :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 东莞 时间 :2019.03.25

3月19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在上海召开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经验交流会。东莞作为五个发言单位之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陆世强在会上作了题为“立足特殊市情推进供给侧改革,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三大转变”的典型经验介绍。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部,是岭南文明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开篇地和改革开放先行地。东莞地理位置特殊,地处广深经济走廊中间,毗邻港澳,对外文化交流活动频繁;行政架构特殊,没有区、县一级,直辖32个镇街、592条村(社区),行政管理扁平,工作效率高,但资源较为分散、集中统筹难度大,公共文化供给任务繁重;人口结构特殊,全市人口834万,常住人口200万,外来人口630多万,是个典型的移民城市,文化需求多元;经济结构特殊,是“世界工厂”和国际制造业基地,经过近几年转型升级,民营经济不断壮大,中高端科技企业聚集,各类高端的科技、商务、精英人才不断汇集,文化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如何立足这些特殊的市情社情,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探索新路、破解难题,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做到有效服务、精准服务、多元服务,这是摆在东莞面前的一项崭新课题。

 

近几年来,东莞按照国家和文化和旅游部的工作部署,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进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努力推动东莞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实现三大转变。

 

一、通过创新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动公共文化供给从普惠性向高品质转变。在创建国家示范区期间,东莞市政府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购买文化服务,实施“百场培训、千场演出、万场电影”文化惠民工程,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但同时也存在着了解百姓需求不够、产品不合群众口味的问题。比如,过去按每场平均2万元采购1000场演出送给基层,统一标准、平均用力,结果有的活动因为档次不高被基层戏称为“文化喂民”“文化扰民”。从2017年开始,改变传统做法,每年从文化惠民演出中拿出400多万元,采购省级以上专业院团的文艺精品,开展“文艺精品演出进基层”活动,比如获得文华奖的舞剧《沙湾往事》等,场场爆满,赢得了基层单位和市民百姓的一致好评。从中深刻体会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文化部门不仅要关注“有没有”、“缺不缺”,更要关注“好不好”、“优不优”,在解决“文化温饱”的同时要着力解决“文化口味”问题。

 

此外,将过去的“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转变为实施全民艺术普及行动计划,每年从财政专项资金中拿出900多万元,通过公开招标、服务外包、补助等方式,广泛向社会采购公益文艺培训、文艺精品演出、业余艺术团队演出等超过1000场次活动,有效培育壮大了专业文化机构、文化企业、业余文艺社团三种力量,有效增强了市场多元供给能力,有效满足了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通过借助移动互联技术,推动公共文化供给从粗放式向精准化转变。顺应科技发展趋势和人民群众现代生活方式,注重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运用,把“互联网+文化”作为推动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路径。

 

(一)委托高校开发线上公共文化绩效评估填报审核平台,从公共文化投入、设施建设、供给水平、群众满意度等多个维度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开展情况进行绩效评估,通过评估和调查的大数据,建立群众需求与反馈评价机制,使公共文化服务更加的个性化、精准化和智慧化。

 

(二)把握首批全国数字文化馆地级市试点城市的契机,启用线上平台“文化莞家”,通过一年多的运行,推出线上活动超过1600场,预订票数超过3万张,给群众提供了超过9000个公益培训学位,微信公众号阅读次数超208万次,粉丝数达37.6万人,有力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进万家”。例如,2017年“走进艺术”公益班首次实现在线报名,1705个学位在四分钟之内就被抢完,当天资讯点击量超过40万人次,这是传统的传播方式所无法实现的。

 

(三)依托数字化平台,开展了“一核多元”的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以平台联盟、业务派驻、管理委托、品牌连锁等模式优化基层的配送能力,使公共文化服务从文化系统的“内循环”转变为面向社会的“大循环”,增强供给的覆盖面,提高供给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敏度。

 

三、通过搭建文化产品交易平台,推动公共文化供给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为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多元化、个性化,2018年首次在市文化馆场馆内举办公共文化产品采购会。文采会期间,203家参展单位展示了14个类别共2000多种文化产品和服务,签署合作意向书161份,涉及金额达2638万元。通过文采会,政府有了一个促进文化产品供需无缝对接的“大平台”,文化单位和社会企业有了一个文化产品自由交易的“大超市”,文化艺术机构和专业院团有了一个展示推介文化产品的“大舞台”,参会观展的市民百姓有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化展示“大盛会”。可以说,文采会是把“菜单”和“遥控器”交到了市民百姓手中,文采会的综合展示交易,将倒逼文化单位、专业院团、文化企业去提升自身的服务和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