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成为舞台的主角——惠阳区建设“百姓欢乐舞台”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启示
摘要:近年来,惠阳区以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为契机,以繁荣乡村文化为目标,紧扣公共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面向广大群众,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努力创建了具有惠阳特色的“百姓欢乐舞台”文化活动品牌。惠阳区“百姓欢乐舞台”的搭建与发展,一方面对探索如何振兴乡村文化提升基层综合治理能力提供了新思路,另一方面对完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打造全区文化共建共享品牌,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更好地服务群众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党的十九大提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就对我们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提出了时代要求,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关键,而文化活动品牌意识的树立,标志着公共文化服务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新时代,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最大受益者是人民群众。因此,惠阳区在满足群众精神文明需求的基础上,对文化活动进行提升,打造了“百姓欢乐舞台”这一品牌活动,形成了真正让群众喜欢、真正让群众参与的文化活动品牌。下面就以惠阳区“百姓欢乐舞台”文化活动品牌的打造发展为例,谈谈群众文化品牌建设的思考和启示。
一、“百姓欢乐舞台”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做法
惠阳区“百姓欢乐舞台”是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着力打造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期间,为增强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和供给能力,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实现文化惠民,而全力打造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百姓欢乐舞台”品牌活动的实施,以政府每月定活动主题(如党的十九大精神、禁毒工作、扫黑除恶、普法工作等主题宣传),通过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村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潜移默化地实现了政策宣传引导、村民自我教育、提升基层治理等作用。自2015年6月4日在良井镇矮光村举行了启动仪式以来,全区各村(社区)的“百姓欢乐舞台”活动都已全部启动,各镇(街道)以及村(社区)的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百姓欢乐舞台”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流程规范,有统一的名称和标识,不间断的开办了3年,围绕主题开展各类活动500余场次,服务观众达10余万人次,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城市社区10分钟文体圈和农村一公里辐射半径的目标,形成了点面结合、上下联动、城乡互动、工农交流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有效地破解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存在的“深入难、接受难、持续难”的问题,走出了一条政府重视、部门支持、群众参与、社会认可、促文明创和谐的新路子。
(一)强保障,打牢“百姓欢乐舞台”群众文化活动坚实基础。一是强制度保障。为固化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果,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改善村风民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入实施,惠阳区进一步深化和巩固了“百姓欢乐舞台”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由区委、区政府印发了《惠阳区“百姓欢乐舞台”文化品牌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内容形式、任务分工、运作机制、资金保障和工作要求。惠阳区“百姓欢乐舞台”由区文广新局牵头,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及时分析和解决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建立活动信息报送机制,定期推介发布演出、讲座信息;定期将活动情况上报市、区有关领导和部门;制定完善考核办法,把好各场“百姓欢乐舞台”审查关,明确工作方向。二是强经费保障。区财政部门将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百姓欢乐舞台”活动开展的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其中,区级“百姓欢乐舞台”每年开展两期“百姓欢乐舞台”基层培训、举办1场全区“百姓欢乐舞台”汇演,镇级“百姓欢乐舞台”每年举办1场汇演,每个村(社区)每年至少举办2场以上村级“百姓欢乐舞台”活动(每场补助8000元),各镇(街道)根据实际安排了配套(补助)资金,各村(社区)自筹部分资金,有部分村(社区)还联合社会力量,共同举办“百姓欢乐舞台”活动。三是强人才保障。制定了《惠阳区文艺社团(队)扶持办法(试行)》,鼓励和扶持文艺团体的建设和发展;各村(社区)广泛挖掘文体人才,组织有文艺专长或爱好、热心文化活动的群众,全区129个村(社区)均有组建业余文化团队,每个团队最少5人以上,每个业余团队均设立团长1名,为品牌活动的开展提供人才支撑。此外,区镇两级均积极开展“百姓欢乐舞台”专题培训活动。其中,区文广新局每年开展不少于2次的“百姓欢乐舞台”专题培训,培训对象是村(社区)文艺骨干,培训内容主要是针对各村(社区)的薄弱艺术门类设定培训项目,如古典舞、现代舞、声乐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培训。四是强考核保障。惠阳区委、区政府还将“百姓欢乐舞台”品牌活动的开展工作,纳入对区文广新局、各镇(街道)进行精准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加大了监督力度,以此解决了顶层设计的问题,为品牌活动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定主题,丰富“百姓欢乐舞台”群众文化活动内涵。为了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丰富的文化生活需求,依托“百姓欢乐舞台”群众文化活动开展,采用寓教于乐的模式,政府定主题,各村(社区)围绕主题组织节目,一方面使活动显得丰富多彩,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活动,另一方面进一步深化了活动内涵,把政策宣传引导、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基层治理等内容,融入到活动开展中,社会效果明显提高,群众文化工作内涵更加丰富。目前,惠阳区每场“百姓欢乐舞台”活动,都有鲜明主题,或根据传统节日,如结合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的主题晚会,或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如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党建、环保、扫黑除恶、禁毒等重点工作的主题活动。
(三)创特色,促使“百姓欢乐舞台”群众文化活动更具活力。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生活水平提升,人们对于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让群众文化活动有鲜明特色,才能够真正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惠阳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精神风貌、行为习惯等,作为一种独特归善文化已浸润到惠阳人的血脉里,融入到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开展“百姓欢乐舞台”文化活动品牌过程中,惠阳区始终坚持扎根本土文化沃土,以农村为主体,以农民为主角,充分挖掘本地文化的特色,打造特色节目,如永湖镇的“惠阳皆歌”,沙田镇的“舞麒麟”等。
(四)谋创新,确保“百姓欢乐舞台”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效果。长期以来,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惯性思维模式下,政府大多是单打独斗、自弹自唱,面上热热闹闹的文化活动往往与群众需求“两张皮”,而且花费不菲的“送文化”也常常因为缺少实质性吸引力而显得冷冷清清。因此,惠阳区在“百姓欢乐舞台”活动开展中,转变思维,创新方式方法,以“群众办、群众演、群众乐”为目标,将群众文化活动定位为“老百姓自己的演出”,舞台“就近就便”,节目“自编自导”,演员“左邻右舍”,采用“种文化”模式,由村社区自行组织节目,区文广新局、区文化馆、各综合文化站组织文艺骨干下基层指导,严把节目质量关,确保活动高质量开展。目前,各村(社区)开展“百姓欢乐舞台”活动,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如沙田镇的“百姓欢乐舞台”活动不仅是由村书记主持、村干部带头演出、村民表演,还为演出村(社区)的文艺团队购买印有“百姓欢乐舞台”logo的服装;每场演出增设了家庭亲子游戏、趣味运动、现场书法比赛等互动环节,参与互动环节的村民还会获得印有“百姓欢乐舞台”的保温杯,以表奖励,也进一步对“百姓欢乐舞台”品牌进行了宣传,扩大了影响力。
(五)显实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促乡村振兴焕发新活力。党的十八届三中指出,“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这无疑是鼓励群众开展自我社会治理活动,即形成群众参与式社会治理模式。“百姓欢乐舞台”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开展,从主题确定、发动宣传、征集节目、场地选择、到筹备整场活动到最后的正式演出活动,广大群众不仅积极参与,不断学习,而且因活动的开展,左邻右舍沟通、交流、合作,一方面减少了不良风气的盛行,另一方面沟通协作也化解了矛盾和冲突,对基层社会治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乡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营造稳定、和谐的乡村社会秩序,从而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取得实效,保障增进村民福祉。
二、“百姓欢乐舞台”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作用
“百姓欢乐舞台”品牌活动,之所以在惠阳取得较好成效,源于我们理论的创新突破。秉承打破“送文化”的传统,树立“种文化”的理念,继续增强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和供给能力,让广大群众从最初的仅仅“享受文化”向“既参与又享受转变”,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实现文化惠民。我们创新方式方法,立足基层,打造了具有五大作用的“百姓欢乐舞台”品牌活动。通过“百姓欢乐舞台”品牌活动的搭建,充分发挥了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一是搭建了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文化主阵地。党委政府通过百姓欢乐舞台这一平台,组织村民自编自演,以接地气的,寓教于乐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传党的主张和政策,弘扬主旋律、正能量,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开辟了新平台、新载体。二是促进了邻里关系和谐、净化了村风民风、提高了村民整体素养。邻里从过去的吵吵闹闹变成现在的同声同调;从过去饭后约麻将变成现在饭后约彩排;从过去讲是非、不顾形象,变成现在讲创作、顾形象。三是提供了村民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自我创作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村民从过去被动接受政府所送文化产品,变成现在自创文化产品愉悦自身,实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四是完善了乡村公共设施。要演出就要先建设好小公园、小广场、小舞台。活动开展三年来,全区新建文体广场68个,舞台29个。五是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进一步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管制力,村级党组织通过组织开展活动,贴近了村民,凝聚了民心,增强了凝聚力和管制力。
总之,“百姓欢乐舞台”扎根乡土、秉承乡情地“种文化”,让基层文化真正成为基层社会的文化,成为群众自己的文化,成为千万农家人赖以寄托情思和希望的精神家园。基层文化只有扎根乡土“种出来”,基层文化建设才能建到群众的心坎上,基层文化才会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三、“百姓欢乐舞台”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建设的启示
群众文化品牌建设既是一个恒远课题,也是一项长期任务。惠阳区“百姓欢乐舞台”的成功搭建与发展,为繁荣农村文化、提升基层治理探索了一条新路子,也给群众文化品牌建设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坚持群众参与主导地位,奠定群众文化品牌建设的基石。应该看到,广大群众有求知、求美、求乐的强烈要求,有公平享受公共文化的强烈愿望,有想把自己的“多才多艺”展示在众人面前的渴望。因此,在群众文化品牌的打造中,始终要牢牢把握“群众”二字。一方面,要以群众自演自娱自乐为主,选取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选择群众聚集区域为表演场地,真正做到群众主导,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是“百姓欢乐舞台”。另一方面,要注重群众演。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对群众来说,同样的节目,由谁演,比表演的好与不好更重要。活动中,如果是群众参与演出,演出节目不仅会接地气,具有强大亲和力、吸引力和感召力,而且群众能带动的观众“亲友团”,阵势更大,反响更强。同时,亲友乡邻的出演,也给其他群众起了带头示范作用,让他们会想要登台表演,真正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循环。
(二)坚持政府扶持引导,推动文化活动持续开展。打造群众文化品牌,除了要让尊重唱主角之外,政府的扶持引导是群众品牌文化活动能否长久开展下去的关键。惠阳在开展“百姓欢乐舞台”的过程中,除了定活动主题,给予资金支持之外,还注重选取具有惠阳地域特色及较大的发展前景的节目,如客家山歌、“三句半”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等,同时,还注重科学化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政府通过政策引导扶持群众文艺团体的建设,出台文艺社团(队)扶持办法,给予办团资助,对重点文艺演出项目给予资金奖励,通过发挥群众团体的能动性,发挥群众的艺术才智,打造环环相扣的发展格局,通过科学的引导来维持文化活动的持续性,维持群众文化活动的热度,防止出现中断的现象,从而提高品牌建设的持久性,提高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优势,增强文化形式的多样性,为群众文化品牌的发展创造广阔空间。
(三)坚持创新机制形式,适应群众文化活动新需求。多年来,惠阳区和许多地方一样,由于因循守旧的思想和惯性思维的束缚,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年复一年沿用老一套,走不出新路子,缺乏吸引力,群众不喜欢,产生了所谓的“审美疲劳”。总结“百姓欢乐舞台”群众文化活动经验,我们觉得“群众办、群众演、群众乐”是基层文化活动的宗旨,区文化部门指导、各综合文化站策划、村社区组织承办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有效机制。“百姓欢乐舞台”活动形式活泼新颖、节目贴合实际,各村(社区)根据自身特色组织节目,农业为主的搞农产品展示秀,社区文艺人才多的搞才艺表演,不拘形式,不限水平,敢想敢秀就是主角;参与面广、吸引力大,村干部、群众同台表演,婆媳、夫妻、母女、父子、全家、左邻右舍等搭档模式应有尽有,由于“演员”都是大家熟悉的面孔,观众都是强大的亲友团,一场晚会往往是全村男女老少齐出动,表演的表演,观摩的观摩,甚至外嫁他村的女儿,回娘家观看亲朋邻友表演;不受演出场地限制,不搭高大上的舞台,哪里群众密集,舞台就选在哪里,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参与文化活动,有效地拉近了文化与群众的距离,让群众成为舞台的主角。
(四)坚持娱乐教育结合,打造乡村振兴新模式。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尊重村民主体地位和保障增进村民福祉。按照党的十九大总体部署,乡村振兴战略可以看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升级,而“百姓欢乐舞台”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开展,是我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手段之一。通过“百姓欢乐舞台”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让群众有自我展示的平台、自娱自乐的方式,更重要的是让群众有自我教育的意识和手段,让群众成为舞台的主角,进而在繁荣乡村文化的基础上,提升群众的文明素养,达到基层治理有效的目的,更是基层治理手段的提升。广大群众在参与“百姓欢乐舞台”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通过对每场活动主题的理解学习,邻里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碰撞火花,一方面发挥自身的潜力潜能,提高自信心,收获快乐喜悦,升华思想境界,另一方面实现自我教育,化解矛盾,改善邻里关系,提升农民政治参与意识,关心公共事务,达到基层治理自治目的,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总之,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在群众愉悦自身、教育自我的同时,更要注重突出政府部门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始终把握群众文化活动公益性宗旨,不断满足群众需求、深化活动长效机制,让群众文化活动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呈现出强劲的生命力。
原文链接:http://whly.gd.gov.cn/news/dsxw/content/post_2525729.html
相关推荐
- “文化馆服务宣传周”,广东奏响全省文艺惠民交响曲
2025-05-28
- 志愿服务“零距离”,喜迎全运“乐邻里”
2025-05-20
- 书香满园,共品广州诗意——文心美学社专题分享系列活动走进中山纪念堂
2025-05-20
- 岭南文脉焕新章,青年艺术创未来—— “多维创想·岭南对话:2025年青年艺术家联展” 艺术创作分享会圆满举办
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