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动态> 热点聚集> 向历史细节要灵感

向历史细节要灵感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关键字 :革命历史题材电影 世界性的自我话语建构 中国故事 时间 :2019.09.18

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是中国电影市场上由来已久、意义非凡的一个类型,从《开国大典》到《集结号》再到《周恩来回延安》,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总有优秀作品出现。

 

日前,“中国革命历史电影与民族国家记忆学术研讨会”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专家会聚一堂,回顾梳理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的历程,总结经验、探讨不足,为未来的同类创作布局谋篇。

 

经过多年的创作积淀,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形成了固定而鲜明的基本特色。“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主要塑造革命英雄人物,反映主流意识形态,叙事风格严肃庄重,充满催人奋进的昂扬力量。”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俞剑红说,革命历史题材电影通过对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的艺术呈现,展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军事、文化、思想等领域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谋求民族解放、追求幸福生活的丰功伟绩,发挥着凝聚中国力量、弘扬民族精神的文化功能。

 

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创作已经有数十年历史,而作品的技法、风格也与时俱进,在坚守精神内涵的前提下经历了几番变化。“早期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主要围绕塑造英雄人物而展开,后来逐渐融入了情感因素,比如《今夜星光灿烂》中的战友情、《小花》中的兄妹情等。”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期刊编辑部副主任谭政说,“从叙事空间方面观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经历了从关注小型战斗到表现大型战役的转变,前者如《铁道游击队》《地道战》等,后者如《大决战》《大转折》等。”谭政认为,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表现领域日益宽广,大后方、革命者的生活空间等,也逐渐出现在大银幕上,这些转向是为了结合时代审美、观众需求而进行的革命叙事建构,同时考虑了基于市场经济规则打造好类型片的市场需求。

 

专家表示,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同时也要看到其中存在的不足。中山大学教授陈林侠分析,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较其他题材更为困难,因为革命历史、民族记忆是非常宏观、宏大的,但电影艺术非常强调个性。这既是一对矛盾,又是一个突破口。“基于个体经验的民族国家记忆、革命历史记忆,应该成为革命历史题材电影重点表现的对象。”陈林侠说。而部分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存在的问题,恰恰是以概念化、公式化替代了个性化表达。

 

据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饶曙光观察,年轻观众对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承载的主流价值观是非常认同的,但他们普遍厌恶口号化、公式化的表达方式。“急功近利、概念化、公式化的影片缺少对历史的深入研究,缺乏对人物的提炼,也缺乏对人性复杂性和丰富性的表现,这样的电影很难得到观众和市场的认同。”饶曙光说。北京电影学院科研处处长刘军认为,在技术变革的基础上,把年轻人感兴趣的东西、崇拜的偶像与革命历史联通起来,突破概念化,找到创新的表达方式,是当前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中一个重要课题。

 

既然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那么下一步该如何破题?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赵宁宇认为,要把握好历史真实与艺术创作的关系,真实的革命历史中有许多适合电影表现的点,认真仔细地研究历史,深挖那些动人的历史细节,向历史寻求灵感,不要闭门造车想当然,有助于让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摆脱概念化窠臼。“当然,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艺术创作也是必须的。”赵宁宇说,“对革命历史题材故事片创作来说,还是应该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

 

历史走到新时代,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也承担着新的使命。谭政表示,在新的环境和格局下,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乃至中国电影应当进行世界性的自我话语建构,把中国的故事与世界的故事联系起来。“比如,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卓越贡献,当我们的电影工作者讲述这段历史时,要注意考虑当时的国际环境和自身的世界影响,通过艺术创作让世界更了解中国。”谭政说。(本报记者  罗  群)

原文链接:http://www.ndcnc.gov.cn/zixun/yaowen/201909/t20190918_14184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