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动态> 热点聚集> 京粤港专家共探讨新时代粤剧传承路

京粤港专家共探讨新时代粤剧传承路

来源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关键字 :京粤港专家 新时代粤剧传承 时间 :2019.09.23

9月22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广东省艺术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承办的“新时代粤剧艺术的传承”研讨会在广东粤剧院成功举办,来自京粤港三地的一众专家共同为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之路出谋献策。

 

该次会议是“2019年粤戏越精彩——粤剧‘世遗’十周年系列活动”的首场研讨会,随后还将在佛山、北京有两场研讨会举办。本次研讨会由广东省艺术研究所王炜所长担任会议主持,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王馗所长担任学术主持。会上,与会专家畅所欲言,交流经验,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出了众多创见。

 

粤剧作为中国“世遗”三大剧种“京、昆、粤”之一,王馗所长给予了粤剧很高的定位,他认为在全国戏曲的发展道路上,粤剧艺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粤剧在遗产形态、多元生态构成、活态传承、发展空间多元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性,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希望粤剧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

 

结合自身管理剧院的工作,广东粤剧院曾小敏院长介绍了广东粤剧院在市场培育、人才培养、精准推广等方面的有效经验。为了更好地推广粤剧文化,目前广东粤剧院还在设计专属文创品,值得期待。

 

粤剧发展遇到的时代难题很多,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勇就人才、创作和普及教育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广州粤剧院近年来在培养人才、孵化创作、普及传播上也找到了良性的方法途径。

 

从文化的角度,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秘书长陈艳冰提出了对粤剧作为时代、地域、族群纽带的忧思。“粤剧是粤语最后的堡垒!”“新时代需要我们不断去思考,粤剧需要什么样的观众,观众又需要什么样的粤剧?”陈秘书长提出的问题振聋发聩。

 

广东粤剧院张晋琼副院长结合“世遗”十周年粤剧的保护路径,提出粤剧非遗保护工作分三步走,从传承到传播,再到发展,眼前亟需我们研究整理归纳粤剧的唱腔、流派,传承经典。

 

来自香港的港澳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研究会秘书长张紫伶女士与粤剧的渊源很深。她是广东粤剧学校第一任校长白驹荣的外孙女,著名粤剧演员白雪梅的女儿,在广东粤剧院的大院出生,因此对粤剧有着深厚的感情,一直致力于港澳粤剧的推广普及工作,近来正在致力于推动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和港澳非遗发展研究会共同带动大湾区专业团体,组织专家一起建立规范的评级体系,包括表演,演唱和器乐三个方面,以培养家长和孩子们对粤剧的认可和信心。

 

同样来自香港的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表演艺术主管(戏曲)钟珍珍女士,与大家分享了粤剧在香港的主要演出剧场及演出市场需求等情况,尤其是西九龙戏曲艺术中心建成开放后,粤剧演出场地得以进一步拓展,年轻粤剧演员也有了更多的锻炼提升机会。

 

香港的另一位代表李国辉先生,作为内地与港澳艺术文化青年联盟秘书长,结合自身在开展粤剧工作时遇到的困难,提出了一个很实际且很有意义的议题: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大背景下,粤剧的发展、传承、交流、研究工作要如何突破地域局限,加强合作,互融互补?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的颜永树处长压轴发言,不仅谈到了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而且从五个方面详细分析了粤剧非遗工作的开展方向,包括保护、传承、传播、创新、当代价值实现等,多管齐下,全面推动粤剧的非遗保护工作,弘扬粤剧的文化意义。此外,颜处长还给大家带来了实在的“干货”:广东省致力保护粤剧的院团、机构,可以开展非遗保护五个方面的工作,向非遗处申请相关的非遗保护专项经费。参会的广东粤剧院编剧陈锦荣、梅花奖演员卓佩丽、李淑勤等代表纷纷对此表示点赞。

 

粤剧成为“世遗”十周年,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会,相信在大家的群策群力、共同建设下,粤剧的未来将更可期!

原文链接:http://whly.gd.gov.cn/service/ggwhzx/content/post_2634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