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遇上“非遗日”,这些非遗新体验来get一下
今年端午假期遇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民俗文化游、非遗体验游受到更多关注,成为国内出游的重要细分市场。其实,不仅端午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很多端午民俗活动如赛龙舟、制作龙头、绣香囊、编绳结等也都被列入了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线下到线上,非遗的体验形式也愈发多元。
非遗游体验向深度多元化发展
一直以来,端午节的民俗文化主题游是一大亮点。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满足于常规的旅游产品,希望获得更多包含端午文化元素和民俗的产品选择。携程数据显示,今年端午期间,定制游、主题游的订单量,相比2019年疫情前的端午还要火爆,定制游订单量增长近三成,主题游增长365%。
总体来看,随着旅游消费的多样化,消费者对于旅途中的文化体验需求快速增长,其中对于非遗的体验需求增长显著。记者从同程旅行了解到,当前平台在景点门票、国内游以及住宿等产品线都有非遗相关产品供应。其中内蒙、新疆、陕西、西藏等目的地有“同程非遗体验营”专题线路不定期推出,像当地特色的皮画制作、传统曲艺演出、传统美食等都是线路体验的一部分。住宿产品方面,则主要有融入了古建等非遗元素的古镇民宿等,以及包含了非遗体验及非遗展示的住宿产品。
据同程旅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从预订情况看,非遗相关的旅游产品具有很高的用户粘性,整体的需求规模呈上升趋势,一些热门目的地的非遗体验产品每逢节假日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在广东,节假日的省内出游也从观光游逐渐转向深度的体验式旅游。非遗文化游的主题线路在亲子家庭中颇受欢迎,非遗、民俗等文化互动类体验提升了旅途的文化附加值,是这类人群选购大众旅游产品时的重要考量。如今年春节本地旅行社推出的顺德非遗旅游线路,亲子一行可以在佛山的“黎家狮狮头工作室”,亲自动手制作袖珍版佛山狮头,学习非遗文化,体验非遗制作,每个家庭还可获得纪念证书。
围绕着省内非遗文化,广之旅推出了“非遗99”系列产品,在今年“五一”假期期间,报名2至4天的“非遗99”文化休闲线路中,超7成均为80后、90后家长的亲子家庭。据广之旅方面介绍,不管是“五一”假期还是日常周末,非遗文化主题游已成为市民热衷的省内、跨省出游主题。
广之旅粤港澳游总部常务副总经理苏颖珊表示,由非遗传承人带游、参与非遗工艺体验、品尝非遗美食等个性化的行程安排,由此形成的立体沉浸式的体验让文化内涵更加鲜活丰富,也成为省内非遗文化游发展的新趋势。针对市民游客更注重旅游出行安全的私密性需求,有机融入非遗、民俗等文化互动元素的“一家一团”小团游产品,也越来越受到市民游客的认可,在暑假或将成为市民选择非遗游的又一热点。
打通时空限制,“云上”赏非遗
疫情防控期间,尽管线下的非遗游受限,通过VR等新技术,人们仍然可以足不出户领略非遗文化魅力。早在今年春节和元宵期间,广东省文化馆联盟就组织全省各县级以上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共同推出“粤新年”2021年广东数字文化推广活动,通过搭建专题平台,打破时空壁垒,为群众提供多样化、“零接触”的公共数字文化惠民服务。近百场的宣传推广活动,为基层送去丰富的“文化年货”。其中,梅州市文化馆开启的“云游客家·非遗影像季”,为群众带来客家山歌、客家舞蹈、客家服饰等精彩云上非遗赏析。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除了“云游非遗·影像展”的相关线上活动,各地线上线下联动的非遗购物节也亮点多多。6月6日,“云南非遗购物节”活动正式上线,并在电商平台设置了专场推介活动,包括白族扎染、玉溪青花瓷、临沧傣纸等精美的非遗工艺品,以及广南糕点、大理乳扇、普洱茶等可口的非遗美食产品在内的二十余种云南特色的非遗产品集中亮相。
丰富多彩的非遗云游活动,开启了传统文化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之路,也让人们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体验到更多中华非遗的精彩内容。“非遗不同于博物馆里的文物,是活化的文物,也是跟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密切相关的文化产品。因此能够像当地人一样深度体验非遗产品,也是多数消费者所期待的。”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表示。
人们当前通过云游了解、接触非遗,未来也将会走到线下真正体验非遗。对此,程超功建议,在非遗旅游产品的设计理念中应该更多地从文化体验角度切入,使非遗能够自然地融入到整个旅游体验过程中,同时应避免急功近利式的商业化,而是要回归非遗的文化本质,形成可持续的非遗产业生态。
相关推荐
- “文化馆服务宣传周”,广东奏响全省文艺惠民交响曲
2025-05-28
- 志愿服务“零距离”,喜迎全运“乐邻里”
2025-05-20
- 书香满园,共品广州诗意——文心美学社专题分享系列活动走进中山纪念堂
2025-05-20
- 岭南文脉焕新章,青年艺术创未来—— “多维创想·岭南对话:2025年青年艺术家联展” 艺术创作分享会圆满举办
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