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文旅“微清单”办好民生大实事
如何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广东江门的做法是,以小切口解决民生大问题,通过办理民生“微实事”完成群众“微心愿”。走进江门,一件件民生实事从小处入手,走进了群众心里;一批文广旅体项目从细微处落笔,将福利带到群众身边,也为江门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翻开了新篇章。
民生“微实事”完成“微心愿“
虽已入秋,但江门台山市台城街道桂水村湿地公园的睡莲开得正盛。然而就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块散着恶臭、杂草丛生的沼泽地。今年4月,台城街道顺应村民意愿,投入35万元实施湿地公园建设,仅用20天时间,就完成了沼泽清淤整治,并铺设了石径小道,安装了玻璃栈道,增添了睡莲绿植、景观置石,并配套停车位、休息区等设施。李洁芳在桂水村住了近30年,以前的环境让她不想走出家门,如今,她为村里的好环境感到骄傲:“公园修好后,臭味没了,风景比以前好看多了,生活也舒服了不少。”
桂水村正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建设具有鲜明侨乡特色的乡村旅游胜地。桂水村支部书记余伟强介绍,该村引入总投资1.5亿元的桂水湾乡村文旅项目,通过盘活低效农田,打造以荷花观赏、田园风光、七彩花海为主的现代农业景观;通过改造低效山(鱼)塘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建设集食宿、亲水、游船为一体的水上乐园;通过活化古侨建筑,打造集精品民宿、特色餐饮于一体的乡村文旅业态。
桂水湿地公园建设工程项目被列入台山市民生实事清单,也是群众热切关注的民生事项之一。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台山市坚持把学习党史与推动工作、为民办实事结合起来,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梳理了180项民生实事和200项“民生微实事”清单,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实际行动。
江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荣池表示,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门市用心用情用力办实事解难题,持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市、县两级共梳理推出民生实事、微实事项目4063项,已完成3376项,完成率83.09%,接下来还将推出“文化惠民”专项。“通过办理‘民生微实事’,解决群众‘微心愿’,真正把办实事活动落细落实。”张荣池说。
桂水村“430课堂”是江门市开展的又一项深入民心的“微实事”。负责“430课堂”的红叶社工机构负责人彭映林介绍,桂水小学下午4点半放学,但大部分在城郊务工的村民要下午6点后才能回家,导致照顾和教育孩子出现了空档期。桂水村委会为此聘请专业社工机构开设“430课堂”。“‘430课堂’有专业的老师指导孩子们完成作业,还有专门的设施和场所,为孩子们上绘画课、舞蹈课、音乐课,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彭映林说。
微实事清单精准惠民
在江门蓬江区长堤历史街区墟顶街区,有一间由百年旧屋改造而成的三层小楼民宿,一楼设有咖啡经营区、文化遗产展示区、休闲阅读区,二楼“粤书吧”配备千多册纸质图书资源。开平市塘口镇旧礼堂咖啡“粤书吧”由小礼堂旧址改建而成,已成为当地的网红书店。位于台城街道筋坑村的光大学校“粤书吧”配备有电子借阅机、智慧屏等设备,不仅作为旅游服务设施供旅客使用,还是台山图书馆的总分馆服务点,向筋坑村以及邻近的南安村、详安村、眠岗村居民提供服务。
今年以来,江门市文广旅体局持续推进新型阅读空间建设工作,把“粤书吧”建设作为服务群众、提升全市旅游品质和扶持旅游企业的重要手段。8月,3个各具特色的“粤书吧”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目前江门共有10个“粤书吧”在运营,成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新亮点。今年江门还将建成14家“粤书吧”。
江门市文广旅体局副局长柳超球介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该局认真梳理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小切口、发力准、效果好”为标准,实施3份民生实事项目清单,在文化旅游体育方面实施18件民生实事,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关心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目前,18件民生实事已完成9件。
为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江门市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加快推进市图书馆、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改扩建工程2个项目建设。目前,江门市图书馆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改扩建项目加快推进。特别是今年面对建筑材料价格异常波动,材料商供货延缓等困难,江门市文广旅体局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确保项目进度。
柳超球表示,江门市文广旅体局还制定了文化惠民微实事项目清单,在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下基层、惠民演出等6个方面,推出40件文化惠民微实事。目前已完成26件,其他14件按计划进度推进。
相关推荐
- “文化馆服务宣传周”,广东奏响全省文艺惠民交响曲
2025-05-28
- 志愿服务“零距离”,喜迎全运“乐邻里”
2025-05-20
- 书香满园,共品广州诗意——文心美学社专题分享系列活动走进中山纪念堂
2025-05-20
- 岭南文脉焕新章,青年艺术创未来—— “多维创想·岭南对话:2025年青年艺术家联展” 艺术创作分享会圆满举办
2025-0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