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动态> 热点聚集> 梅州的围龙屋

梅州的围龙屋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关键字 :围龙屋 时间 :2021.09.15

随北京作家协会来到梅州,沿着悠久的历史文脉,我们参观了文物古迹三河坝战地故址,了解红土地上的悲壮传奇,领略旖旎秀丽的岭南风光,感受它独有的魅力与风情。

梅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朱德总司令曾在这里施展雄才大略,这里也是开国元帅叶剑英的故乡,是培养出李可染、吴冠中、赵无极等艺术名家的大画家、美术教育家林风眠的故乡。足球名将李惠堂、曾雪麟,民族品牌金利来创始人曾宪梓等都是从这里走出。梅州是赫赫有名的“足球之乡”,足球运动历史悠久,普及度很高,20世纪80年代涌现出一批国脚、省脚,如谢育新、伍文兵、郭亿军、张小文、池明华等,开启梅州球员占据广东足球半壁江山的时代。

客家一词,即安家定居的外来客。历史上我国有几次人口大迁徙,在西晋、唐朝、南宋末年,河北、河南、山西的中原汉人,由于战乱或灾荒无法生存,便背井离乡举家乃至全村全镇,告别故土,扶老携幼,迁移至广东、福建、广西、江西、湖南等地。因此,梅州有很多客家人。千百年来,无数客家人又从这里走向世界各地。梅州是著名的“世界客都”,几乎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来自梅州的客家人。

锦绣江南,满眼翠绿。我们参观了客家围龙屋。围龙屋是极具岭南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并称为中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历史悠久、古色古香的围龙屋,又称围屋或客家围,始建于唐宋,盛于明清,延续至今。正屋为“龙厅”,其他房屋围绕龙厅盘旋而建,呈龙状。围龙屋根据家族大小、人口多少而建造,一座二围龙能住二三百人,五围龙、六围龙,则有房屋上千间,居住人数相当可观。

围龙屋内有一方池塘、一块禾坪、一口井、三间堂屋、几座围龙。池塘即村寨前一方半月形的水池,既可饲养鸭鹅鱼虾,又可蓄洪、救火、抗旱、防汛,甚至还有“聚财”之说。禾坪位于池塘左右,为平坦场地,可晾晒收获的粮食以及梅干菜。夏日夜晚,乡亲们在这里纳凉畅谈,孩子们嬉戏玩耍。节日或喜庆时刻,则在这里舞龙耍狮、燃放烟花爆竹。进得墙内,每座围龙屋内都有一口水井供乡亲们饮用。三间堂屋分为上中下,供全族人公共使用。上堂列有祖宗牌位,拜敬、祭奠先人,还可举办婚礼、祝寿、庆生等一系列重要活动的仪式。中堂、下堂则聚餐议事、待客饮茶。

我们来到丰顺县汤南镇新楼村,这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的“中国古村落”。村寨大门上端的匾额上有四个阳刻楷书大字:种玊上围。主人介绍,《现代汉语词典》等未收入此字。本村人读“玉”,字义与玉也毫无二致。《康熙字典》收有此字,读“su”音,意为琢玉之人。《辞源》亦收此字,有四条释义:一朽玉,二琢玉之士,三西番国名,四姓。

村寨建有高大的围墙,成为能攻能守的城堡,设有四扇大门:悬挂“种玊上围”匾额的是西门,为正门;南门名为南天门,北门号北平门;东门是小门,亦称后门。围墙四角各置一座两层岗楼,外墙设有两孔枪眼,用于巡查瞭望、防御外侵。外墙由108堵墙围筑而成,呈灰白色,细细分辨,所用材料为沙石、贝灰、糯米泥。围墙墙体虽已陈旧,斑斑点点,但仍层次分明、坚固无比。带队的北京作协副主席王升山老师,略显神秘地让大家舔舔墙面,尝尝有无异样。我试着舔了一下,发现有那么一丝甜味儿,大家顿生疑团。升山老师说:他特意研究过,当初砌墙搅拌泥浆时,先人们掺入了很多红糖水,以备饥荒之年或战乱之时,一旦缺粮断炊,围屋内的人们可以缓解一时,躲过灾难。听罢,让人遥念先人们的聪明智慧以及对后人的荫庇与挂牵,一股敬意油然而生。

我们还参观了梅园,一朵朵、一片片、一丛丛、一簇簇的梅花,暗香浮动,疏影动人。梅州是国内唯一以“梅”命名的地级市,就如月季、菊花为北京的市花一样,梅花是梅州的市花。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在此处留下了绝妙的诗句:“一路谁栽十里梅,下临溪水恰齐开。此行便是无官事,只为梅花也合来。”

梅州还有很多梅花山、梅花园、梅花岛、梅花带以及梅花种植基地,乡镇、村庄、古迹、道路、桥梁、店铺,有许多以梅命名或巧嵌梅字。梅州市将“梅花香自苦寒来”列为“梅州精神”,并在梅江区周溪河畔打造了美丽的十里梅花长廊,是充满梅花香韵的古梅梦寻之地。

远在异国他乡的客家人,对家乡梅州日思夜念,魂牵梦绕。白天,梅州吸引了多少人的目光和足迹,夜晚,又驻扎在多少人的梦里和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