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动态> 热点聚集> 激活红色资源 赋能乡村振兴

激活红色资源 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 :南方日报 关键字 :乡村振兴,红色资源 时间 :2022.11.10

日前,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陈开枝率调研组到英德市专题调研红色遗址保护利用工作。调研组充分肯定英德在红色遗址保护利用方面所做的努力,并提出英德要一如既往地传承好、弘扬好老区精神,加强革命教育力度,让英德的红色遗址保护利用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英德作为广东省革命老区县,目前共有23个老区镇、241个老区行政村、2398个老区自然村,共有革命遗址146处、烈士608人。一直以来,英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大专项资金投入,珍藏了一批革命文物,建成了一批革命教育基地,推动形成了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的良好氛围。


筹划老区建设 展示先烈事迹

在英德市石灰铺镇美村村委会雷公寨下园村,村民正对革命遗址进行修缮。地处英德西部的石灰铺下园村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

由于年久失修,下园村不少革命遗址出现破损。早在2019年,美村村委会下属7个自然村自发组织雷公寨革命老区筹建办,并举行革命烈士吴茂生旧址维修暨公路绿化路灯安装、门楼工程开工仪式,动员当地群众、爱国归侨、镇村干部等人捐款,对革命遗址进行修缮。

“我们搞这个老区建设,大家都热心支持,共募捐了60多万元的建设资金。”美村村委会雷公寨片区第一党支部委员吴庆雄说。

革命烈士吴茂生后人吴华获是一名“90后”,他近年一直在村里跟进革命遗址的修缮工作。“从小我们就知道先辈吴茂生是名革命烈士,在战斗中牺牲了,我们想把他的事迹传承下来,展示给更多人看。”吴华获说,在英德市委宣传部、市史志办等部门的指导下,目前革命遗址的基建已基本完成,相关的革命文物和史料也收集完毕,完成布展后便可对外开放。

据了解,美村村委会雷公寨片区第一党支部以开展革命老区建设为契机,通过支部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凝聚群众力量,投入60多万元进行革命烈士吴茂生遗址维修和1.5公里公路绿化及路灯安装和两座门楼工程,同时对革命遗址没水岩进行修复拓宽,通过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推动乡村振兴。


修缮革命遗址 传承红色基因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日前,九龙镇党委组织党员干部到金造村金造起义广场重温入党誓词,学习红色历史。

九龙镇金造村是一片红色土地,1949年1月这里曾发生红色革命“金造起义”,涌现了罗佛金、罗发(原粤桂湘边纵队连江支队,英清阳边区人民解放大队大队长)等一批革命志士。

近年,九龙镇深入推进红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利用村民、乡贤捐款136万元及专项经费57万元修缮维护金造保卫战旧址,通过整合粤桂湘边司令部旧址、中共小北江特委党员干部训练班旧址、金造起义广场、思源亭、庙角山战场遗址等资源,把金造村打造成为红色旅游文化村。其中,九龙金造起义广场被清远市委授予“中共党史教育基地”。九龙镇党委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自金造起义广场修缮后,年均接待学习参观游客约2万人次。

而位于东华镇的鱼湾苏维埃政府旧址是粤北重点革命老区之一。1928年,受党的委派,参加过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的刘裕光到英德鱼湾开展革命活动。1931年8月28日,在刘裕光、梁展如、彭金华等的领导下,举行了“鱼湾暴动”,占领国民党鱼湾区署。

1931年8月29日,鱼湾圩附近各乡农民涌向鱼湾圩西头,到大同社学(即鱼湾苏维埃政府旧址)参加庆祝大会,并成立“鱼湾苏维埃政府”,为地方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是清远地区首个苏维埃政权,也是当时广东少有的几个苏维埃政权之一。

鸟枪、长矛、大刀、破旧的军帽……在鱼湾苏维埃政府旧址,每一个房间所陈列的事物,都显现出早期鱼湾苏维埃政府的节俭朴素。

东华镇文化站工作人员钟华为介绍,解放后,鱼湾苏维埃政府旧址长期用作学校教室。因年久失修,房屋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英德已多次投入资金对其进行修缮,在建设配套设施的同时,从民间广泛收集各类图文实物史料,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原纪念馆进行改造和设计,较全面地呈现了鱼湾从大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各方面发展。

如今,鱼湾苏维埃政府旧址已成为清远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英德市廉政教育基地及党性教育基地,每逢“七一”“国庆”等重大节庆日,英德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便会组织党员干部到此接受党性教育和廉政教育。据统计,自对外开放以来,每年接待超6000人次开展教育学习活动,成为英德及周边县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反腐倡廉传统教育基地。


挖掘红色文化 擦亮文明底色

“亚婆石革命老区,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走进英德市桥头镇亚婆石村,入村大门上镌刻着一副显眼的对联,一股红色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亚婆石村是革命烈士廖碧波、廖宣、朱观兴的故乡。近年来,亚婆石村用红色精神滋养初心,深入推动移风易俗,引导群众在日常的文明新风中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亚婆石位于英德与翁源边界的滃江河畔,是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自1926年开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亚婆石村组织起犁头会(农民协会)、武装民兵和支援部队,成为粤北英德、翁源、新丰、佛冈、曲江地下活动、武装斗争联络中心。

随处可见的红色文化墙绘、亚婆石村党校、红色文化广场……这一系列红色基础设施建设使亚婆石村容貌进一步得到提升。“我们十分重视利用宝贵的红色资源,通过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风雷激荡的革命史实,以及百姓的身边人、身边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亚婆石村一村干部介绍,通过一系列的红色资源挖掘,弘扬革命先烈精神,教育和激励一代代人始终牢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此外,亚婆石村还加强农村科技、卫生、法律、文化宣传教育,通过科学文化知识、致富技能的学习和文明道德风尚的培育,改变人们旧观念和旧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出将村子打造成一个集红色文化、特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旅游基地,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行走在亚婆石村,美丽动人的场景俯拾皆是:河堤绿意融融,乡道平整通畅,路灯夹道相迎、“四小园”整齐美观……利用红色资源优势,让村里人都过上好日子的同时,亚婆石村村容村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引来不少外出返乡村民的点赞。“回到家乡,看到村里的环境卫生搞得非常好,路边装有几百盏路灯,全村的道路硬底化,还新建了红色文化广场,村民有了更多活动场所。”亚婆石村外出村民说。

桥头镇党委主要负责人介绍,近几年,桥头镇着力弘扬红色革命老区精神,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充分发挥红色基因在主流文化发展脉络里的重要作用,塑造一代又一代人的道德理想与价值追求,用红色基因培育文明底色。


加大保护力度 赓续红色血脉

英德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张方贤介绍,英德地处广东省中北部,由于北江和京广铁路的交通便利,较早融入全国大革命熔炉,是广东省革命老区县,留下了一大批革命遗址。英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革命遗址和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和修缮工作,截至2020年已投入2300多万元的专项保护、维修资金。如鱼湾苏维埃政府旧址累计投入900多万元的维修资金,使革命遗址面貌焕然一新,并设立了10多间展览室;英德烈士陵园已投入400多万元进行修建,英德市博物馆设立400多平方米的革命纪念馆,现已收集一大批资料和各个革命时期物件。

    张方贤表示,英德红色资源丰富,目前全市共有革命遗址146处,而这些遗址也成了英德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的阵地。如鱼湾苏维埃政府旧址、九龙金造起义旧址、龙华革命斗争展示中心被列为省党员教育基地,每年前往基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的人员络绎不绝;在桥头镇烈士陵园,革命先辈的后裔常常在此举行活动,发扬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位于东华镇的雅堂小学原是北江东岸抗日动员委员会旧址,现已开发为英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为了让革命遗址在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和开发红色旅游及助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张方贤建议,建立保护和利用革命遗址的长效机制,统筹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的长远规划。“由于革命遗址主要分布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这些地区又难以承担革命遗址的维修、保护和利用的费用。建议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对这些革命遗址进行保护和维修,以避免革命遗址在维修过程中造成损失。


 ■相关

横石塘镇龙华村:

盘活红色资源 助推产业发展

英德市横石塘镇龙华村位于横石塘镇西南部,该村红色底蕴深厚,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94年龙华村被英德市人民政府认定为“革命老区”,2018年被省委纳入全省60个“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之一。

近年来,龙华村党总支部以“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带动全村发展驶入快车道。2021年,龙华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2021年6月,龙华村党总支部获评“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开展红色教育 传承红色基因

据介绍,2018年起,英德市专门从市史志办抽调专人对龙华村红色历史进行整理、汇总,充分挖掘以龙华村为中心的革命斗争史料资料,建成龙华村红色革命斗争史展示中心,完成龙华村内5处红色遗存修复,认定革命遗迹遗址27处,整理编排龙华革命斗争史料,拍摄龙华革命斗争史宣传片。

2019年,龙华村完成“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村党总支部着力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丰富学习载体,全面整理龙华革命斗争历史,精心设计“三隅乡”革命斗争史展览室,展示龙华村光辉革命历程;完善教育基地管理制度,建立以党员为主体的“红色宣讲员”队伍,丰富讲解方式,邀请龙华村老党员结合亲身经历讲述历史,深化党员群众情感体验,教育引导党员群众传承红色精神;大力打造串联红色革命史展览馆、红色景观路、红色广场等红色教育现场教学点的游学线路,扩大党员教育覆盖面,吸引广大党员群众接受红色教育。

在红色教育的熏陶下,龙华村党总支部培养打造了一支平均年龄为35岁以下、大专学历占七成的服务队伍,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水平。同时,完善为群众办实事的常态化机制,建立服务群众台账,定期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充分把握民意,找准摸清群众的难点、痛点、堵点,依托党员突击队和党员志愿服务队,带领群众通过改善村中基础设施、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和农田水利建设、专家送医下乡义诊活动等,让红色精神在服务群众中得到传承体现。


依托红色资源 打造特色产业

临近“双11”,龙华村的英德市兴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忙碌起来,为村里的农特产品打包装、发物流。

2017年,龙华村返乡创业大学生、青年党员发起成立英德市兴农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线下初心商店及线上合作社公众号、“合胜优选”“南粤分享会”等平台,帮助村民增收。经过4年多的运营,合作社建立了60亩早脆梨、60亩茶叶种植基地、1个扶贫产品展示区(游客驿站)和1个1000平方米的农产品收购区,打造了龙华村“红色村”特色农产品品牌“隅乡情”,今年合作社营业额已超200万元。

此外,龙华村还动员支持村民依托龙华村自身及周边旅游资源,以引进优质文旅项目为重点,引导村民创办7家名宿、20家农家乐,形成一条以进村及环村干道为依托的餐饮民宿产业带,带动村民增收,其中“竹露清响”特色民宿带动作用明显。

如今,龙华村将村里红色资源与当地茶文化、客家民俗文化等绿色资源结合,引进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红茶等产业,打造红色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