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动态> 基层直击> 让江门海丝史迹“活”起来村民主动参与保护文化遗产

让江门海丝史迹“活”起来村民主动参与保护文化遗产

来源 :广东文化网 关键字 :非遗保护 时间 :2019.03.20

近日,江门公布第一批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名录。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大洲湾遗址、新地村天主教堂、“南海Ⅰ号”沉船点(台山水域)等9处海丝史迹入选名录。这是自3月1日实施《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以来,江门公布的第一批保护名录。

面对繁重的海丝史迹保护任务,江门一方面要强化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另一方面要破解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面临的保护机构和人员不足等困难和难题。如何更科学、有效地加强海丝史迹保护,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海丝史迹保护需要社会多种主体的共同参与。其中,重视史迹点周边村民参与并探索增能的制度与方法,是有效推进海丝史迹保护的重要切入点。早在2016年,拥有多处海丝史迹的江门台山就开始探索全民参与海丝史迹保护,通过环境整治、宣传教育、开放参与机会等方式,引导史迹点周边村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推动保护行动顺利开展。

从文化保护到改善民生

走进台山市川岛镇大洲村朱家庄,村道干净平整宽阔,新安装的路灯和沿海路加设的围栏让村民出行更方便更安全。

“环境变好了,心情更舒畅了。”家住大洲村的村民梁建笑告诉记者,这几年,村里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电,村民生活也更方便舒心。

2016年以来,台山加强对上川岛海丝史迹的保护,在史迹点周边开展环境整治工程,让史迹点周边村庄的村民切实享受到文化遗产保护带来的红利。“村里环境变好了,大家也会自觉维护好环境卫生,自觉保护好海丝史迹。”梁建笑说。

台山通过方济各·沙勿略纪念教堂保护工程、方济各·沙勿略纪念教堂环境整治工程、上川贸易岛大洲湾遗址保护展示(设施部分)工程、上川贸易岛海丝展示馆建筑改造及展陈工程、新地村天主教堂遗址环境整治工程、新地村天主教堂遗址、神父楼维修保护工程等专题工程切实保护海丝史迹。

台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推进海丝史迹保护为契机,相关部门还加强了对周边村庄的环境整治,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

“村民享受到文化遗产保护带来的红利,也更自觉配合我们的工作。”台山市川岛镇社会事务办主任马晨淳负责海丝史迹保护各项工程的保障协调工作,常常与村民打交道。这些年,村里和村民的变化他都看在眼里。“海丝史迹保护需要父老乡亲一起努力。乡亲们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现在自觉配合,我们的工作更容易推进了。”马晨淳说。

“村民的配合和帮助加快了工程的进度。”马晨淳回忆,有一次,保护工程需要用水,但工程地点距离水源有一定的距离,需要接驳管道才能保障用水。周边的村民了解情况后,便让工程队将水管接驳到自己家中,为工程建设提供用水。“村民有困难时,我们会协助解决。我们有困难时,村民便马上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马晨淳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台山正进行海丝配套工程建设,开展道路安防工程,在周边村庄新地村新建民生厕所、垃圾中转站等设施,将新地村内的防浪隔护墙、道路、牌坊进行修护改造,从而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和海丝史迹的周边环境。

从配合保护到主动参与

在海浪拍岸声中,台山市申遗办上川办事处工作人员韦华涓在台山海丝博物馆周边进行巡查并记录下相关情况:“检查发现,史迹点周边环境卫生保持良好。”2016年,韦华涓经过考试被聘为台山市申遗办上川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如今负责台山海丝史迹点的日常管理维护和接待讲解。

一直以来,有关部门都在探索通过相应的制度机制,开放参与机会,提升村民参与海丝史迹保护的文化自觉和行动能力。聘请熟悉当地文化、有一定文物保护知识的村民成为正式的工作人员,参与保护海丝史迹,是其中一个尝试。

“我在这里长大,对海丝史迹比较有感情。”韦华涓告诉记者,自己在这里工作,和村民比较熟悉,和村民的沟通也比较顺畅。“这几年,我们深入到周边乡村,通过培训、画报、墙报等形式向村民宣传文物保护、文化传承,让村民树立主动保护文物意识。”

在工作人员和当地村民的努力下,“让村民主动参与海丝史迹保护”不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马晨淳回忆,海丝史迹点周边的朱家庄有一位放羊的老人,一有空就在大洲湾遗址周边散步、巡逻。有一次,老人看到有人在大洲湾遗址的沙滩内挖瓷器碎片,便马上上前劝阻,并通知工作人员,及时阻止了盗挖。

在《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出台前,相关部门征询意见,村民也积极参与发表了不同的意见。村民们提出“依法将海丝史迹周边第一重山范围内的林木林地纳入生态公益林管理,并对林木林地权利人依法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的意见建议,最终也被纳入到条例当中。

“下一步,我们还将引导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依法组织制定海丝史迹保护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支持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建立海丝史迹保护的群众性组织。”马晨淳希望,能够通过更规范的组织引导,进一步提高村民参与海丝史迹保护的积极性。

从文化振兴到乡村振兴

记者从江门市文物主管部门了解到,今年,江门将继续推进海丝史迹的各项相关申遗工作,编撰出版江门五邑海丝文化展览图录,争取台山海丝博物馆对外开放,推进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及大洲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未来,江门还将全力推进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力求实现台山海丝相关遗产的整体保护,保障陆地及水下重要考古工作的持续性展开,同时增加台山海丝遗产的附属价值和宣传力度。

“海丝史迹的保护和海丝文化的挖掘给乡村振兴带来了一个燃点,史迹点周边的村庄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五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张超曾多次参与台山海丝史迹保护相关工作的调研,他认为,海丝史迹保护和文化挖掘将为乡村的振兴协同发展输送文化“能源”。一方面,海丝文化将有利于史迹点周边村庄的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文旅融合将为乡村的发展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我们都期待,海丝史迹的文化资源能够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带动旅游经济发展,为群众增收提供更多新的渠道。”马晨淳说。梁建笑对此也抱有期待。“到时候,村里热闹了环境更好了,年轻人也会更愿意回到家乡生活。”梁建笑说。

海丝文化应如何与旅游相结合,为发展“增能”?张超建议,首先,有关部门应充分挖掘整合当地海丝史迹旅游资源,做好旅游规划,在保护的基础上对镇、村发展与海丝文化相关的特色旅游产业给予指导和操作指引;其次,应做好海丝文化的宣传展示工作,充分发挥海丝史迹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最后,可鼓励多方力量开发特色文化创意产品,让海丝史迹的文化资源更好地转化为产业资源。

记者手记

海丝史迹保护离不开民间支持

对海丝史迹的保护,不仅是对江门政府财力的考量,更考验着江门全社会的文化品味和创新能力。

值得肯定的是,当前江门在海丝史迹保护理念、保护制度、保护方法等方面都进行着更为深入的探索实践。但海丝史迹保护是一项长期工作,仅靠文物部门的力量可能难以解决其保护管理各方面的问题。海丝史迹保护离不开民间支持,提升社会力量参与保护的能力尤为重要。

如何提升公众参与海丝史迹保护的能力?从台山的探索实践来看,相关部门可通过宣传教育提升文化自觉和行动能力。记者在海丝史迹点周边的朱家庄、新地村走访期间发现,不少村民都对海丝史迹的历史和相关故事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这离不开江门市、台山市、川岛镇、村委会多级部门共同作出的努力。从2016年开始,相关工作人员就不定期深入到海丝史迹点周边的村庄进行入户宣传和讲解,把海丝故事和文化传播到村民当中,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另一方面,台山通过开放参与机会,让村民参与保护,提升其参与能力。台山在开展海丝史迹的各项工程中,都注重提升村民的参与度。从各项工程的施工,到《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征集意见,史迹点周边的村民都参与了进去。但我们也应看到,由于缺乏具体指引或规范,一些矛盾或问题未能得到及时解决。因此,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的规范和指引,明确村民参与海丝保护的奖惩机制、参与方式等,让村民参与海丝史迹保护有办法可循。

事实证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不仅需要各级政府、文物部门以及专业人员承担起使命责任,更需要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我们期盼,在更多群众的参与中,江门海丝史迹能够更好地“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