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动态> 基层直击> 江门丨“中国舞蹈之城” 连番举办高规格的舞蹈赛事,“人人跳”理念深入人心

江门丨“中国舞蹈之城” 连番举办高规格的舞蹈赛事,“人人跳”理念深入人心

来源 :南方日报 关键字 :中国舞蹈之城 舞蹈赛事 人人跳 时间 :2019.08.21

走在江门的街头,很多市民都可以感受到舞蹈艺术无处不在。每当太阳刚刚升起或是夜幕降临,无论是在东湖广场、五邑华侨广场等广场,还是在镇(街)小广场、社区小公园,都会响起欢快的音乐,一群由几十人甚至是上百人组成的健身队,随着音乐跳起轻快的舞步。

 

江门是一座充满舞蹈韵律、洋溢着热情的城市。作为被中国舞蹈家协会授予全国唯一“中国舞蹈之城”称号的城市,以及中国新舞蹈艺术开创者戴爱莲的故乡,舞蹈在江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人人跳”的理念深入人心,近百万人喜爱、从事舞蹈工作。打造好“中国舞蹈之城”,是江门文化强市建设的一部分,也是江门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面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新的发展机遇,文化底蕴深厚的江门应如何擦亮“中国舞蹈之城”品牌,绽放时代风采?有关专家认为,一方面,江门应做好舞蹈理论建设和人才培养;另一方面,江门可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合理调研、有效安排、大力支持舞蹈艺术、舞蹈产业的发展,从而擦亮中国舞蹈之城的文化品牌。

 

传承百姓健康舞“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英国皇家舞蹈学院的大厅里,陈列着4位世界杰出女舞蹈家的石刻雕像艺术品,其中之一便是赫赫有名的中国舞蹈家——戴爱莲。戴爱莲的作品《荷花舞》《飞天》被誉为“20世纪中国舞蹈经典作品”。她曾于1973年回到她的家乡——江门市杜阮镇寻根。临走时,戴爱莲特意在叱石抓了一把泥土,用纸包好带在身上。

 

作为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开创人,戴爱莲提出了普及民间舞的理念,她希望通过倡导和普及“人人跳”,使中国民间舞回归质朴本真,为张扬生命而服务,让每个现代人都能享受舞蹈的快乐和美感。

 

戴爱莲是中国舞蹈的骄傲,也是江门的骄傲。在戴爱莲的故乡——江门,就对其“人人跳”理念实现了最好诠释和传承发扬。“小孩去上舞蹈课可以锻炼身体,多交些朋友。我很支持。我们身边的朋友也很支持孩子学习舞蹈。”市民崔女士的孩子目前正在学习芭蕾舞,每周都要去上课。在江门,包括崔女士的孩子在内,已有百万人加入到舞蹈的行列。“江门有着非常深厚的舞蹈土壤,现在你走在各个广场,都能看到舞蹈者的身影。”江门市舞蹈家协会主席林俐深有感触。

 

2011年开始,江门举办百姓健康舞全民推广活动,并制定了“让江门舞起来”的目标和“三年推广计划”。短短三年间,百姓健康舞不仅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还“跳”进了央视,“跳”出了全国首个“全国百姓健康舞文化惠民示范城市”称号。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13年,百姓健康舞推广活动惠及的市民群众近百万人。

 

此后,为了让百姓健康舞有更深入的推广、延续热潮,江门制定了“舞动江门”三年工作规划,即从2014年至2016年,以创建“中国舞蹈之城”为目标,开展群众舞蹈活动,加大舞蹈艺术的普及力度。

 

2015年,江门正式获得“中国舞蹈之城”称号,成为全国首个和唯一一个“中国舞蹈之城”。“江门实至名归。”林俐说。江门发展舞蹈艺术有优势。一方面,江门是中国现代舞之母、中国舞蹈教育先驱戴爱莲的故乡,其艺术精神在这里影响深远。另一方面,江门有群众基础、人才准备、人脉资源、艺术土壤、政府支持等基础。

 

探索高规格赛事打响侨乡文化品牌

 

《五邑侨乡美》介绍侨乡的水美、人美和风土人情美;《洪湖岸边是我家》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洪湖岸边;《爷爷们奶奶们》舞出了青春与活力……今年5月,第二届“戴爱莲杯”人人跳全国群众舞蹈展演活动举行,全国40支舞队齐聚“中国舞蹈之母”戴爱莲先生的故乡——江门蓬江,为5000多名观众献上精彩的文化盛宴。

 

今年7月,在“跃动大湾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2周年晚会”上,江门原创舞蹈《禾雀花开》和《版纳印象》让观众大饱眼福,获得好评。

 

今年8月,省第十一届少儿艺术花会在江门举行,来自广东22支代表队的97个节目、约1700名演职人员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会。其中,江门的舞蹈作品《爸妈的音乐我的歌》《我爱夏天》入围决赛。

 

今年以来,多个高规格舞蹈赛事在江门举行,以及众多侨乡原创舞蹈精品走出江门,让越来越多人认识并把目光聚焦到中国舞蹈之城。“能够来到戴爱莲的故乡进行演出,我们感到很荣幸。”厦门老朋友艺术团团长宋亚溪参加了第二届“戴爱莲杯”人人跳全国群众舞蹈展演活动后,对江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里城市环境很好,大家跳舞的热情很高。”

 

举办高规格的舞蹈赛事是江门打造戴爱莲舞蹈文化品牌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2017年,为擦亮“中国舞蹈之城”品牌,传承和弘扬戴爱莲先生“人人皆可舞蹈”的理念,“戴爱莲杯”人人跳全国群众舞蹈展演活动永久落户蓬江,成为目前唯一的国家级文艺赛事永久落户广东的活动。

 

“江门是一方文化沃土,是一个人文气息浓厚的城市,也是戴爱莲先生的故乡。近年来,江门的群众舞蹈事业得到了很好的普及和推广。我们要继续办好‘国字号’舞蹈展演活动,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江门市文联主席尹继红说。

 

此外,近年来,为打造戴爱莲舞蹈文化品牌,江门还建设戴爱莲文化广场,连续17年举办百姓健康舞大赛和活动,建设了戴爱莲大型浮雕和舞蹈雕塑之路,修葺了戴爱莲祖居,出版戴爱莲文集等,得到中国舞蹈家协会的充分认同和肯定。

 

未来引入市场化机制扶持舞蹈产业

 

作为戴爱莲的家乡和全国唯一的中国舞蹈之城,接下来,江门应如何推动城市舞蹈文化发展,进一步擦亮江门“中国舞蹈之城”品牌?

 

《江门市文化强市建设工作纲要(2016—2020年)》就提出,紧紧抓住全国首个“中国舞蹈之城”的品牌,将其做实、做大、做强。与中国舞蹈家协会合作利用好“戴爱莲”的品牌,举办全国性、国际性的舞蹈活动,规划建设“戴爱莲舞蹈博物馆”。引入市场机制,扶持舞蹈产业发展,与北京舞蹈学院等舞蹈专业院校探讨设立江门分校区,积聚舞蹈人才。

 

舞蹈理论建设和人才培养不容忽视。2012年,五邑大学与中国舞协合作创办全国首个社会舞蹈教育专业。从此,江门具有较为完备的舞蹈人才培养体系。但对于百万群众的舞蹈需求,高校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是远远不够的。

 

中国舞蹈家协会副秘书长夏小虎建议,江门可探索推出艺术人才引进政策,对艺术人才给予更多的创业创新的机会和便利,才能吸引更多在艺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到江门,引领文化发展。

 

江门舞蹈产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政府可通过市场调研,尝试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通过合理调研、有效安排、大力支持舞蹈艺术、舞蹈产业的发展,从而擦亮中国舞蹈之城的文化品牌。”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舞蹈学系实践教研室主任李北达建议。

 

有专家认为,想要发展好舞蹈文化产业,关键还在于舞蹈艺术与其他文化的多元融合。具体而言,江门历史文化悠久,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将舞蹈与旅游业有机结合,扩大舞蹈文化的资源利用率,让更多游客能够通过江门的原创舞蹈了解江门。另一方面,江门还要完善舞蹈产业市场,规范舞蹈产业。

 

在舞蹈进校园方面,江门擦亮“中国舞蹈之城”品牌,已经做了大量的少年儿童舞蹈普及工作,戴爱莲“人人跳”的舞蹈精神在江门有很好的体现。江门或可探索把舞蹈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中,让每一个中小学生都能学习舞蹈,弘扬戴爱莲的舞蹈精神。

 

“中国舞蹈之城”还可充实内涵

 

詹雨鑫

 

2015年,全国首个“中国舞蹈之城”花落江门。获此殊荣,不仅仅因为江门是“中国舞蹈之母”戴爱莲的故乡,因缘际会之外,江门一直践行戴爱莲“人人都可以快乐舞蹈”的艺术理念,努力推广舞蹈文化,引导近百万市民“快乐舞蹈”“文明舞蹈”。获牌四年多来,“中国舞蹈之城”有很多动作,如“戴爱莲杯”人人跳全国群众舞蹈展演,作为全国性广场舞展演项目落户江门。如何进一步擦亮“中国舞蹈之城”招牌?笔者认为,江门可以不断充实其内涵。

 

深入社区,巩固基础。舞蹈艺术在江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除锻炼身体之外,群众舞蹈还具备宣传、审美功能。其门槛低、形式多、投入少、见效快,易于切入社区文化建设。可将其与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作为加强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精心编排、公益培训、组织展演,在舞蹈这种艺术形式中导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扣时事热点,贴近市民生活,一个社区一个特色,以文化人、团结和睦,提升市民审美情趣与社区精神风貌。

 

深入学校,面向未来。在专业舞蹈人才培育方面,江门可进行更大范围、更大力度的探索。在加大对专业舞蹈培训机构扶持、培养职业人才的同时,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试点舞蹈后备人才计划。支持有条件的中小学完善教学设施、招聘舞蹈教师、编制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在运动中、在群体中,发挥舞蹈教育功能,陶冶意志、磨练风度,引导中小学生培养调节个人情感、控制生活方式、适应人际关系等能力,也达到发掘舞蹈人才的目的。

 

深入市场,打造品牌。舞蹈是文化艺术,艺术的经济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不应回避艺术的商品化。除了培训,演出、服装、道具、灯光、音响、场地、票务乃至文创产业、明星IP、线上线下,舞蹈产业链之长。江门可否打造舞蹈产业整合营销标杆?如策划中国民间舞、民族舞艺术节或体育舞蹈赛事,提升城市形象,推动文化交流。若在江门欣赏到瑶族打蓝靛、畲族竹林刀花、蒙古族盅碗舞,或者临沂龙灯扛阁、信阳固始花挑、赣南客家灯彩、利津虎斗牛、桂东南钱鞭舞,是何等幸事?江门有演艺中心、体育中心,不缺硬件,开拓思路、大胆作为,为中国舞蹈事业探路吧。

 

(作者系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样本

 

蓬江以“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舞蹈)创排基地”建设为契机,大力培育精品

 

立足创排基地

 

舞出侨乡风采

 

凉的海水、炎炎的夏日、利落爽快的暴雨……场景在神秘的海底与喧嚣的都市中自由切换,孩子们在其中奔跑与探秘,不避风雨。

 

这是由蓬江区省级(舞蹈)创排基地打造的原创舞蹈艺术精品《我爱夏天》。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上,该节目打动了评委和观众,获得展演最高奖“小荷之星”。自2017年获得“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舞蹈)创排基地”称号后,蓬江区文化馆以创排基地建设为契机,打造了包括《我爱夏天》在内的一批原创舞蹈艺术精品,并获得不少国字号奖项。

 

“有了创排基地,我们文艺工作者对群众文艺作品的创作热情得到提高和激发。借助创排基地的舞台,我们将带动区域舞蹈水平上档升级,擦亮中国舞蹈之城的品牌。”蓬江区文化馆副馆长朱晓静看着获奖作品的信息,自豪地说。

 

原创精品频获省级国家级奖项

 

“今年3月,我们启动了《我爱夏天》的创作。在短短数个月内,我们要完成音乐、舞台、服装、舞蹈动作等设计,还要组织排练,时间十分紧张。”《我爱夏天》编导严洁告诉记者,在启动创作后,创排基地便为节目的创作和排演进行了多方的协调,包括协调排练场地、邀请专家进行艺术指导等。“通过创排基地,我们得到了很多帮助,作品创作排练的进度也加快了很多。”严洁说。

 

朱晓静介绍,创排基地结合了江门市多年来在舞蹈文化建设、惠民文化品牌活动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组织到位、经费到位、设施到位、人才到位“四个到位”,切实保障创排基地持续健康运作。同时也通过精品创作、全国展演切实做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

 

不少精品舞蹈从基地中孵化而来。在江门市和蓬江区的支持下,创排基地按照排演节目的不同特点挑选最合适的团体和演员进行排练,打造原创舞蹈艺术精品。近年来,基地已成功打造出《老街寻趣》《相思染》《少年智》等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广东当地特色,展现江门市多题材、多规模、多层面文化特色的舞蹈艺术作品。

 

这些舞蹈作品更频频获得省级、国家级奖项,用实力擦亮中国舞蹈之城的文化品牌。其中,原创舞蹈《相思染》《少年智》参加广东省第三届青少年舞蹈展演中荣获大赛金奖。《少年智》还获得最佳作品奖,入选第五届“荷花少年”全国舞蹈展演,并在第五届“荷花少年”全国舞蹈展演上获得全国金奖。

 

创排基地带动区域舞蹈水平上档升级

 

去年底,一台精品晚会在蓬江区上演。晚会上,众多高水平原创精品亮相,让观众从舞蹈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这是由蓬江区举办的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舞蹈)创排基地精品晚会,晚会主要展示基地创排的原创精品,为江门的舞蹈艺术爱好者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创排基地落户蓬江后,这样的艺术交流晚会多了,文艺创作者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创作热情和水平明显提高了不少。”朱晓静说,落户在蓬江区文化馆的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舞蹈)创排基地,是全省唯一一个落户在县区的舞蹈创排基地。有了扶持,蓬江区的舞蹈创作技术技能、专家指导等各项资源将会更加丰富,对提高区域舞蹈艺术水平来说是非常好的契机。同时,借助创排基地这一平台,蓬江区还邀请了国家级、省级专家协助指导精品舞蹈节目的创作,带动舞蹈水平上档升级。

 

接下来,蓬江区将在巩固现有公共示范项目建设成效的基础上,加大建设力度,继续传承和弘扬戴爱莲“人人皆可舞蹈”的精神,深入基层,服务百姓,提高和激发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热情,擦亮全国舞蹈之城的品牌。同时,蓬江也将把创排基地建设成为全省具有创新性、带动性、导向性、科学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原文链接:http://www.gdwh.com.cn/whwnews/2019/0820/article_43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