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丨艺术盛会第四届粤剧曲艺私伙局大赛在开平开锣
戏曲传承、粤韵飘香。10月16日晚上,在红线女故居、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开平市水口镇泮村,迎来“2019年江门市第四届粤剧曲艺私伙局大赛”决赛!来自四市三区的优秀曲艺社团齐聚泮村,同台竞技,一展歌喉!本次活动由红线女艺术中心指导,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开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各市(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江门市粤剧传习所、江门五邑粤剧曲艺联盟、开平市水口镇人民政府、开平市文化馆协办。
本场比赛经过了10月15日的两场初赛,选出8支优秀队伍晋级决赛。本次比赛设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5名、优秀奖7名,优秀乐队奖2名,优秀组织奖6名。这次比赛不仅是一场粤曲、粤剧轮番上演的艺术盛宴,同时也是一个粤剧发烧友相互切磋技艺的交流平台,精彩的演出还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观看。
比赛结束后,红派艺术传人、粤剧艺术大师红线女的入室弟子郭凤女与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黎骏声一起为现场观众献上《梦回太湖》选段,出色的演出赢得热烈掌声。
经过激烈角逐,江门市戏剧曲艺团的《七月七日长生殿》荣获本次大赛的金奖。恩平市猛龙曲艺社的《投江》、开平市冲澄曲艺社的《蟾宫证仙缘》荣获银奖。蓬江区蓬江乐社的《穆桂英挂帅》、江海区外海文化站曲艺社的《孤舟晚望》、新会区会城和音曲艺团的《陈白沙怒改奇石碑》、台山市新凤鸣曲艺社《风雨同舟》、鹤山市的大家乐乐社《前程似锦》荣获铜奖。
今年是粤剧大师红线女诞辰95周年,大赛的主办单位选择水口泮村作为比赛场地,旨在纪念这位粤剧名家的同时,为培养粤剧接班人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以赛促练,进一步保护和传承粤剧这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此外,泮村还有粤剧大师红线女的故居、历史久远的舞灯文化,文化底蕴深厚。泮村还将“舞灯文化”与村内建筑特色结合在一起,打造成为当地一个粤剧文化、舞灯文化体验的地点,成为其旅游资源的一部分。大赛的举办使得更多人到泮村游览,有利于促进文旅融合,为建设美丽乡村增添一道新的亮丽风景。
获得本次金奖的江门市戏剧曲艺团代表苏炳南在谈及其对开平的粤剧氛围对泮村印象时说道:“我本人曾在开平市文化馆工作8年,也是我的第二故乡。开平市粤剧私伙局数量众多,2002年就被评为中国曲艺之乡,应该是最早一批评上的。粤剧氛围十分浓厚,群众基础好,粤剧粤曲人才辈出,如红线女(原名邝健廉)、黎骏声等名伶。泮村有5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泮村灯会,红线女故居也在泮村,黎骏声老家也在故居附近不远的村庄,足以证明此处地灵人杰。”
获得本次银奖的开平市冲澄曲艺社代表邝凤霞是开平泮村人,对于能在自己家乡比赛她感到自豪。在谈及回到家乡的感受时,她表示:“江门是曲艺之乡。五邑地区有着深厚的曲艺文化底蕴,开平泮村是红线女故居,曲艺氛围浓厚,我从小耳濡目染,浸润于粤剧文化的氛围中,本次能到本村参与决赛,我感到十分高兴。”
一连两天的演出,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和热捧,除了本地观众,还有不少观众从其他地区专程赶来捧场,还有许多戏迷一连看完初赛、决赛、过足戏瘾。观众们对演出给予了众多热烈好评,为演员们精彩的表演连连拍手叫好。
粤剧素有“南国红豆”的美誉,是岭南文化的瑰宝,也是联结粤港澳大湾区三地民众文化情感的纽带。2009年,粤港澳三地联合申报,粤剧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继昆曲后,我国第二个成功申遗的戏曲剧种,为粤港澳三地保护非遗的合作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粤剧、南音等25个非遗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10周年。
据悉,江门市粤剧曲艺私伙局大赛从2016年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成为江门市一个特色文化活动品牌。通过大赛促进江门市民间文艺交流、弘扬粤剧文化,培养江门市粤剧接班人。
原文链接:http://whly.gd.gov.cn/news/dsxw/content/post_2652056.html相关推荐
- 肇庆|“岳山造林大会战”50周年系列活动 ——2025年庆祝元旦原创音乐晚会顺利举行
2024-12-31
- 汕尾|“灵蛇献瑞 琴韵迎新”2025汕尾市文化馆新年音乐会圆满举行
2024-12-31
- 潮州|乐动府城!潮州新年音乐汇奏响未来乐章
2024-12-30
- 梅州|梅州市文化馆陪您“艺”享元旦系列活动—— “萌娃竞技,欢乐元旦”趣味亲子运动会成功举办
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