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动态> 基层直击> 惠州丨文旅融合助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岭东雄郡千年文脉焕发崭新光彩

惠州丨文旅融合助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岭东雄郡千年文脉焕发崭新光彩

来源 :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关键字 :惠州 文旅融合 文化遗产 时间 :2020.06.15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惠州拥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形成了独具“岭东雄郡”特质的文化和精神遗产。近年来,惠州乘着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东风,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大力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岭东雄郡竞逐一流,千年文脉重焕生机。

 

一是丰富文旅体产品供给,推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打造一系列凸显传统性、激发人们情感的文旅体产品,包括:打造文旅新地标,规划可看可游的历史文化游径、历史文化街区,开展文旅体融合的户外活动等。近年来,惠州苏东坡祠、宾兴馆、东湖旅店等文化场馆相继开放,并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标,为惠州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今年,惠州3条线路上榜“第一批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5处历史文化街区上榜“广东历史文化街区”。这些游径、历史文化街区以历史文化为纽带,将惠州文化和旅游资源串珠成链,串联起市民对千年惠州的共同记忆;依托环西湖景区周边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集户外运动、古迹游玩历史教育、文化倡导为一体的惠州市历史文化游径健步行活动,为市民群众奉献了优质的文化旅游体育产品;结合南粤古驿道文化旅游资源,开展南粤古驿道定向越野比赛,通过体育+旅游、体育+文化遗产的模式,大力推广山海惠州的品牌形象。

 

二是创新博物馆展品的展陈方式,提高访客与文化遗产间的互动性。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市各地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数字化展示和网络化传播,推进博物馆展品的多元化、动态化、智慧化陈列展演。开展网上展厅—“云逛展”,在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推送惠州各文博场馆VR虚拟展厅和馆藏珍贵文物三维展示;在惠州市博物馆举办博物馆文创产品展示,同步在微信、网站进行宣传;同时,积极组织文物惠民活动,在东江民俗文物馆、惠州苏东坡祠、古代科举制度陈列馆等文博场馆分别开展“前世今生陶瓷展”、“苏培敏雕刻艺术展”等线下展览,组织弘扬东坡寓惠文化——传统拓片展演、彩瓷技艺现场展演、蜡染技艺现场展演等线下活动,并向群众推出“鹅城鉴宝”免费鉴定志愿服务。多项精彩活动,让人们在亲眼欣赏和亲身参与中感知悠久历史、品鉴灿烂文明、传承传统文化。

 

三是深入推进文旅融合,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一方面通过多元化的传播方式,让非遗可看、可听、可触、可感,使“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深入人心。5月份以来,惠州举办七期“探寻非遗之美”直播活动,多项非遗项目的传承人走进直播间带货,总点击量接近40万。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惠州推出了“非遗传承健康生活”系列活动,围绕“非遗购物节”,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内容主要包括非遗投圩、非遗学堂、非遗手工坊、非遗展演、专家访谈、非遗普法宣传和《讲古仔》(第二季)上线等8大类宣传展示活动。同时,各县区也开展了相关活动,如博罗县613当天带百草油等非遗项目进直播间,领市民云游博罗非遗展览馆;惠阳非遗直播带领市民打卡惠阳非遗项目,品尝客家美食等等;另一方面,积极推动非遗进景区,有效拓宽非遗融入地方、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的路径。如,挖掘客家山歌、平海渔歌、龙门舞火狗、小金口舞麒麟、大亚湾渔家风俗、龙门农民画等文化旅游资源,安排非遗传承人进驻旅游景点授徒、表演等,已成功打造黄氏书屋(东江民俗馆)、大亚湾霞涌新村村民俗馆、博罗横河上良民俗馆、龙门富力养生谷民俗馆等一批文化旅游休闲场馆。

 

四是大力发展传统村落,激发乡村文物资源大潜能。近年来,惠州市引导乡村依法依规合理利用古建筑发展乡村旅游,积极鼓励支持农村地区居民和企业将传统村落、古建筑改造成民宿,打造村级文化部落。目前,已出现博罗县观背村等多个村级文化部落,惠城区墨园村、惠阳区周田村、惠东范和村、博罗县旭日村、龙门县功武村等多个乡村利用古建筑积极发展特色民宿及其他相关产业。同时,发挥惠州市客家文化、渔家文化和龙门农民画的资源优势,以客家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为重点,推广博罗上良移民村、惠阳秋长镇木公幌旧村的开发运营经验,打造尚天然花海温泉小镇、凤悦秋长谷里、良井原乡、旭日古村、万洞古村等一批文化旅游景区。乡村旅游蔚然成风,带动当地一批群众发家致富。

 

五是建设研学基地,提升学生群体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度。为推动研学教育,惠州广泛动员红色教育基地、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等资源,大力推动推动研学旅行基地建设。惠州市教育局联合市直有关部门经集体评选、实地核查,推出一批示范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罗浮山等16个单位获2020“惠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称号。此外,还加强研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把文化的内涵、革命的精神讲出来,让学生受到教育;围绕葛洪、苏东坡、叶挺、邓演达、廖仲恺等名人和东江纵队纪念馆、高潭中洞革命老区、罗浮山等基地,发展红色旅游、研学旅游;形成研学旅行基地网络。通过互联网,让学校、学生和家长可以浏览每个基地的课程资源、特点、接待条件等。

原文链接:http://whly.gd.gov.cn/news_newdsxw/content/post_3016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