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丨强队伍、练内功,着力打造一流的总分馆体系 文化馆分馆馆长、业务骨干培训班圆满举办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署,聚焦文化强市建设目标,推进文化产品高品质供给、服务效能建设工程,打造一流的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强队伍,练内功,提升总分馆文化队伍的整体适应能力,开启新思路、开拓新视野,2022年10月10日至11日,东莞市文化馆举办了为期两天的东莞市文化馆分馆馆长、业务骨干培训班。培训班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东莞市文化馆和各分馆在各自场馆组织全体业务骨干,集中收看了培训课程讲座。
本次培训是东莞市文化馆总分制建设完成后第一次集中针对总分馆馆长和业务骨干开展的系统培训,涉及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新政策、新趋势、新职能、新业态、新技术、新手段等内容。培训邀请多位专家和资深从业者主讲,课程内容既有理论阐述,也有实操分享。培训班共邀请14位专家,分7个专题进行了富有针对性的系统授课,包括:《新时代文化馆高品质文化发展思考与探索》《文旅品牌打造与创新》《意识形态把关中的显性内容与隐性角落》《文化馆业务工作和重点项目解读》《时代文体设施运营体制改革创新趋势、实践和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重构与文创产品开发》《增强岭南文化的厚重感》。
培训班第一课由东莞市文化馆党支部书记、馆长、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黄晓丽主讲,东莞市文化馆副馆长刘影主持。黄晓丽馆长为大家作了关于《新时代文化馆高品质文化发展思考与探索》的形势与业务辅导报告。黄馆长针对国家、省、市相关政策与当前局势分析了文化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享了东莞以及其他城市文化馆在探索和实践中完成的亮点工作案例,包括“潮流东莞·火柴盒”城市艺术TIME、粤港澳大湾区文采会、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温州城市书房等,总结了工作过程中的成绩和不足。在讲座的最后,她寄语全体学员:推动东莞文化馆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对标“双万”新要求,以更高的站位、更担当有为的举措,不断创造美好文化新生活,促进千万人口与城市共生共荣,深度融合。
广东拙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知名文旅策划专家田延友教授的讲座主题是《文旅品牌打造与创新》,在他看来,文化和旅游是互为目的、互为内容、互为工具、互为应用的关系,文化从业者要打开自己的思路和视野,对日常司空见惯的文化空间进行梳理、提炼、表达,打造有商业价值的文旅品牌。他分享了大量创立文旅品牌的实践经验,包括贵州6000年银杏树的文旅开发思路、“玄奘之路国际商学院戈壁挑战赛”的前因和现状、播放拙见「与思想者同行」两极之间·北极点的活动短视频并进行细节分析,为东莞文旅事业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
东莞日报执行副总编辑虞清萍主要讲述了《意识形态把关中的显性内容与隐性角落》等内容,她结合社会热点话题,提炼出从撰稿到审核把关等环节应该注意的细节性问题,以及避免这类常识性错误的方式方法。
东莞市文化馆七个部门的主任也来到讲台上,对东莞市文化馆业务工作、特别是2023年的重点项目进行解读,并分享了各自业务工作心得。他们从政策理论和业务实操两个方面,介绍了各部门的业务现状和工作方向,并对重点工作和业务方向进行了阐述。
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黄士芳博士围绕《新时代文体设施运营体制改革创新趋势、实践和思考》进行讲解。黄主任从国家对新时代文化旅游发展总要求出发,对“如何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如何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如何加快改革创新”三个问题从政策、法规、条例和实操方面进行了解答,还通过国内外大量运营案例,分析了大型文体设施及运营的特点和问题,提出了有启发性的运营建议。
东莞城市学院创意设计学院院长、设计学科带头人何帅的讲座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重构与文创产品开发》为题,从起源、特征、相关法规等方面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介绍了非遗相关的数字化重构、文创产品开发,并通过大量实例,分享了非遗数字化重构与文创开发融合的应用案例,对非遗数字化和文创开发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广州大学教授、广州大学文学地理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嘉宾曾大兴的讲座主题是《增强岭南文化的厚重感》,在曾教授看来,岭南文化的优势在于创新意识强,问题则在于厚重不足。曾教授认为岭南文化是一种轻质型文化,它创新者多、拓荒者多,集大成者少、深耕细作者少,显得厚重不足。曾教授表示,要增强岭南文化的厚重感,首先要克服实用主义的倾向,不能因为抱持“有用就是真理”的观点局限于对经验的解释,而不深究背后的原因。他建议文化工作者要有长远眼光,静下心来做文化,真正把文化做大、做强、做好。
为期两天的“文化分馆馆长、业务骨干培训班”课程安排紧凑,内容丰富、重点突出,专家高屋建瓴、深入浅出,从政策解读、理论格局、具体举措、探索思考等方面结合东莞文化事业实际情况,系统地阐述和指导了东莞“打造高品质文化之都”的使命与担当,对镇街分馆接下来的工作推进具有引领作用,为分馆更新了观念、增强了信心,推动分馆适应新时期文化工作,为加快东莞文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泉动力。东莞市文化馆及33个文化馆分馆的领导和骨干们都表示收获颇丰。
寮步镇文化分馆馆长尹汉文:
这次培训聚焦打造全国一流总分馆体系目标,是针对强化队伍建设的具体行动,意义十分重大。培训内容涵盖引领性的文化馆工作重点解读、文旅品牌打造与创新、专业性的非遗数字化与文创讲解、新闻写作及新媒体内容发布等方面,为基层文化工作者带来了高水平的理论知识,拓宽了新的视野格局,收获满满。寮步分馆将在文旅融合发展、非遗传承保护、火柴盒营地和莞香文化建设等方面寻求创新发展模式与时尚化呈现方式,努力把公共服务从“标准化”向“品质化”转变,探索建设文化强市的寮步模式,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东莞市文化馆活动部业务骨干李宇菲:
这两天紧张而又生动的课程培训,使大家对公共文化建设的理解更加深刻,增加了对非遗、岭南文化的学术积淀,同时开拓了视野,收获颇丰。黄士芳博士对新时代文体设施运营思考的各种政策解读、案例分析、运营模式建议等的内容让人印象深刻。课件讲授思路清晰,关系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为社会力量、文体集团、公共文化场馆三者未来如何相互交织,形成场馆业态、城市综合体提供了详细的分析和建议。
此次培训班课程设置得当,既能领悟上层的策划定位,又了解了各职能部门的品牌活动,同时不乏专家学者的前沿文化解读,帮助学员全面系统地认识到当前文化工作的导向。
石碣镇文化分馆业务骨干刘军岗:
此次培训班让人深受启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孕育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非遗数字化创新将使传统非遗文化重新焕发光彩。石碣本地的非遗民俗类项目交盆会非常适合进行数字化重构,届时不但能更直观、形象、生动地表现该项目,也为其宣传、推广、转化起到重要作用。后续,期待东莞市文化馆继续为基层非遗工作者提供学习机会,也希望能在东莞非遗保护中心的指导下建立镇街非遗数据库,通过幻影成像、体感互动等新技术,将静态展示与体感互动等数字重构相结合,打造动静结合、视听融合、交互沉浸式的非遗空间,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历久弥新。
接下来,东莞市文化馆将做大做强全民艺术普及品牌,将总分馆办成全民艺术普及的“市民艺术学校”“终身美育学校”,同时不断提升总分馆队伍的整体素质,练好内功,搭建文化骨干队伍“培训学校”的学习平台,实现学习培训常态化,助推东莞市高品质供给、服务效能建设。
相关推荐
- 肇庆|“岳山造林大会战”50周年系列活动 ——2025年庆祝元旦原创音乐晚会顺利举行
2024-12-31
- 汕尾|“灵蛇献瑞 琴韵迎新”2025汕尾市文化馆新年音乐会圆满举行
2024-12-31
- 潮州|乐动府城!潮州新年音乐汇奏响未来乐章
2024-12-30
- 梅州|梅州市文化馆陪您“艺”享元旦系列活动—— “萌娃竞技,欢乐元旦”趣味亲子运动会成功举办
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