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动态> 基层直击> 河源| 馆校联动激发客家童谣新活力 河源市文化馆让客家童谣从校园唱到大湾区

河源| 馆校联动激发客家童谣新活力 河源市文化馆让客家童谣从校园唱到大湾区

来源 :河源市文化馆 关键字 :客文化,童谣,非遗 时间 :2025.05.05

自2018年起,河源市文化馆联合河源市教育局、非遗保护中心,推出“非遗进校园”客家童谣传承计划,累计走进全市各大中小学,开展客家童谣教学传唱、展演活动200余场,编撰《优秀客家童谣创作大赛获奖作品集》等教材。从田间地头的口口相传,到课堂舞台的声情并茂,客家童谣正以青春姿态焕发新生。

近日,在广东省教育厅公示的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音乐节优秀节目名单中,河源市源城区中英文学校表演的客家童谣《月光姊》荣获“优秀节目”称号!这一荣誉的背后,是河源市文化馆多年来深耕“非遗进校园”传承客家童谣所作出的努力。

一、以赛促学,激发客家童谣创新活力

为持续推动客家童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河源市文化馆创新性打造“双赛平台”:

客家童谣创作大赛: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及文艺工作者征集原创作品,鼓励在保留童谣精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多年来累计收到参赛作品达6000多件。

客家童谣表演赛:通过学校推荐、县区选拔、市级决赛三级赛制,为青少年搭建展示舞台。表演赛吸引全市各大中小学校参与,线上直播观看量突破30万人次,成为河源非遗传播的品牌活动。

二、深耕非遗进校园,客家童谣焕发新生

河源市文化馆以“非遗传承要从娃娃抓起”为理念,通过系统性保护与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在校园扎根:

系统性整理与创新:组织专家深入各县区采风,对河源客家童谣进行收集整理、方言注音和现代编曲,使其更符合当代审美。

师资培训:每年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开展客家童谣专题培训班,年培训音乐教师达300人次。

“非遗+校园”传承模式:邀请客家童谣传唱人走进校园,通过课堂教学和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从课堂到舞台,《月光姊》的破茧之路

《月光姊》作为河源客家童谣的代表作,旋律婉转、歌词质朴,承载着客家人对自然与亲情的独特情感。在河源市文化馆与学校的共同努力下:

创作升级:在保留童谣原真性的基础上,加入多声部合唱与舞蹈编排,赋予传统作品舞台表现力。

平台搭建:通过市级文艺汇演、非遗展演等活动锤炼节目,最终推选至粤港澳大湾区舞台,展现河源优秀传统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