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动态> 工作动态> “在粤”系列活动启动 首场迎来“野旷天遥—许钦松山水画展”隆重开展

“在粤”系列活动启动 首场迎来“野旷天遥—许钦松山水画展”隆重开展

来源 :事业发展部 关键字 :“在粤”系列活动,许钦松山水画展 时间 :2020.08.23

8月23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省文化馆主办的2020年“在粤”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野旷天遥—许钦松山水画展”开幕仪式于广东省文化馆小剧场隆重举行。

2020年“在粤”系列活动以“粤色生香在广东”为主题,聚焦岭南地方文艺创作,通过文艺名家与社会公众零距离互动,实现“粤文化”和“粤生活”的交融。

 

 艺术在粤,文化与生活相约

上午10:00,广东省文化馆于小剧场举办了2020年“在粤”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野旷天遥—许钦松山水画展”开幕仪式。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周显华在致辞中肯定了省文化馆长期以来坚持“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守正创新、勤奋耕耘。同时评价此次展览的作品保持宽阔的视野,从中“将领略到许钦松主席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追随时代,立足创新,在创作当中融入自己对山水画的思考。同时将岭南山水画的当代魅力,呈现在大众面前。”

广东省文化馆策划举办“在粤”系列活动,正是希望通过展览及配套活动向社会大众展现优秀岭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果。活动计划举办4场不同艺术类型的展览,内容涵盖美术、音乐、非遗、漫画等艺术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综合展现岭南高雅艺术与生活艺术之精妙,在向公众宣传广东文化的同时,打造岭南文化“在粤”的品牌。

开幕式当天,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许钦松还在省文化馆小剧场进行了“品读中国山水画”——许钦松艺术分享会,与观众分享他多年来的艺术理念和创作心得,共同探讨中国山水画的创新密码。

近两年,许钦松先后卸任了各个要职,每天以作画、写字、读书为伴,因此有更多时间和心力深入反思传统山水画的创作。许钦松认为,中国画的写生是另一种观察自然的方式,中国山水画讲究一个“游”字。在游山玩水中观察自然,通过默记画出来,就产生了中国山水的意象。它完全不同于西方绘画的对景写生——从第一自然经过艺术家的默记再转换成第二自然,中间有一个二度创造的过程。

 

 身游水墨,静享山水辽阔

作为“在粤”重磅推出的首场活动,本次展览囊括了许钦松近年在对山水画创作反复思考后的创作四十余幅,共分为四个章节:“重置的空间”“重思的畅神”“重悟的通感”“重溯的造化”,带领观众们于水晕墨章间,体会山水中的诗画意境。

中国传统山水画向来强调“空间”的构建。展览第一部分“重置的空间”陈列了许钦松近年所创、探索空间意识的作品,作品从追寻画面内部图像空间的构建,走向追寻画面与观者两者间的空间关系,重置传统山水画创作中的“空间”概念,转而追寻“画外之意”。

展览的第二部分“重思的畅神”则主要展出许钦松近期对于“畅神说”探索的作品。“畅神”指的是古代圣贤寄情于⼭⽔时,进入的摒弃⼀切外物和杂念的绝对虚无境界,从而达到精神的最⾼自由。通过对过去写生、创作、古画研究梳理,许钦松在作品中探讨创作“由形到神”到“由神写形”的转向。

“重悟的通感”则是许钦松在传统山水画创作上的实验。他在作品中尝试将音乐的节奏与笔墨运行轨迹微妙结合,打开墨色的属性,让浓墨呈现灵动,淡墨表达沉郁,更显出一种多感官的广阔空间。

 “重溯的造化”一节则展出了许钦松近期“师法造化”的写生小品,重溯“造化”,将对真山真水的观照投射于笔墨之中,山川气势尽收胸臆。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评价许钦松作品具有非常特别的“黑白节奏”。许钦松山水画以黑色为主,少有色彩渲染,因此笔墨处理首先聚集于全画大的黑白关系上,“在整体控制上追求现代感,注重形式的平面性强于纵深性”。

此次“野旷天遥”——许钦松山水画展展出时间将持续到9月20日。未来,广东省文化馆“在粤”系列活动还将继续邀请岭南文艺名家参与其中,为广大市民群众带来更多的“大家精品”。

 

 

 


海报图

许钦松主席、周显华巡视员、陈志社委、毛凌文馆长为“在粤”系列活动暨首场活动“野旷天遥—许钦松山水画展”启动

周显华巡视员致辞

“品读中国山水画”——许钦松艺术分享会

许钦松主席导赏 图1

许钦松主席导赏 图2

无眠之海,2018

云自开时意悠然,2018

残阳如血,2016

长江第一湾北侧之两岸山峰,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