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动态> 工作动态> “音乐公社·古典音乐启蒙”导赏会回顾,为您开启古典音乐大门

“音乐公社·古典音乐启蒙”导赏会回顾,为您开启古典音乐大门

来源 :数字文化部 关键字 :音乐公社,交响乐,劳动节 时间 :2021.05.08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

2021年5月1日,由广东省文化馆主办,广州巴洛克乐团倾情演出的“音乐公社·古典音乐启蒙”导赏会在广东省文化馆小剧场精彩上演,乐团嘉宾与近400名观众欢聚一堂,与古典音乐为伴,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五一”劳动节。

本场活动是2021年广东“文化馆宣传服务月”我馆举办的系列活动之一,特邀澳门巴洛克乐团音乐总监、指挥何卓毅担任主讲嘉宾,以轻松的形式介绍古典音乐基本元素,并联合现场乐队以及独唱、合唱演员共同示范演绎从巴洛克到浪漫主义时期的古典音乐佳作,为观众开启通往心灵的古典音乐大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这90分钟的音乐旅程吧!

巴洛克时期

导赏会以一首《回旋曲》拉开了序幕,该曲目是夏庞蒂埃众多作品中最为人熟知的一首,其风格华丽,全曲情绪高昂、令人振奋,轻快的旋律仿佛带领观众回到当时万人空巷、众人庆祝军队凯旋而归的现场。

接着是作曲家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的作品,他是巴洛克鼎盛时期意大利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乐队在现场演奏了D大调第3号长笛协奏曲《金翅雀》和D大调吉他(鲁特琴)协奏曲。《金翅雀》是维瓦尔第《六首长笛协奏曲》的其中一首,过去表演者常以竖笛演奏,听起来音色较为轻柔,而这次则以长笛演奏,让现场的朋友们感受到“金翅雀”清脆轻盈的啼鸣,宛如亲历了一场听觉上的田园之旅。

D大调吉他(鲁特琴)协奏曲虽然不如维瓦尔第的《四季》有名,但同样也深受世人喜爱。这部作品原为鲁特琴而写,鲁特琴是一种在中世纪到巴洛克时期十分常用的古乐器,是吉他的前身。在之后的演变中,吉他发展更为迅速、使用更为广泛,逐渐代替了鲁特琴,因此乐队用吉他来演奏这首曲目,吉他声仿佛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给观众带来既古典又现代的独特体验。

处于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的泰勒曼,是音乐史上非常罕见的、靠自学成才的作曲家。现场乐队为我们带来了泰勒曼的三重协奏曲,金灿灿的高音小号与乐团配合,产生了不一样的化学反应。

作曲家亨德尔被誉为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乐队和歌唱家现场合作表演了歌剧《不要失望》和清唱剧《若我有朱巴尔的里拉琴》等经典曲目。女高音宋欢和男中音黎瑞平老师的演唱技艺惊艳全场,音乐尚未结束现场便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浪漫主义时期

接着乐团继续用音乐带着大家从巴洛克时期来到了浪漫主义时期,重现当时的华丽与浪漫。首先带来的是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无言之歌》,这部作品原为人声和钢琴所作,后世将其改编成管弦乐、室内乐、器乐独奏等多种版本,而此次选用的则是为大提琴改编的版本。大提琴低沉忧伤的音色,仿佛是在向观众描绘作者的内心世界,孤独、宁静,带有一丝伤感,如同娓娓诉说着作曲家跌宕坎坷的一生。

在现场,乐队带来了几首女声二重唱作品,分别是柴可夫斯基的《晨曦》和鲍罗丁的《波洛维茨人之舞》,以及俄国民歌《雪球花》。几首歌曲都十分流畅欢快而引人入胜,仿佛带着全场观众回到了上世纪的某个清晨,清脆的鸟叫声伴随初升的太阳,拨开云雾、一扫阴霾,和煦的阳光重新普照大地,带来希望和美好,让人不由自主地跟随着音乐舞动起来。

彩蛋环节

演出接近尾声,而现场观众依旧热情高涨、掌声不断,现场氛围一度被推向高潮。为了回馈观众的热情,巴洛克乐团特意为现场观众进行“安可”表演,演奏的曲目是著名的《卡农》,并在其中重新填词改编为广东吃货版《卡农》,瞬间拉近了古典音乐与观众的距离。整场导赏会在古典乐和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历时一个半小时的导赏会让现场观众赞叹不已,结束后还久久沉浸其中不愿离场。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出自心灵,但愿能直达心灵。”在未来的日子里,“音乐公社”系列活动将继续为您倾情打造音乐盛宴,与您共享艺术生活,共赴最美艺术之约!

乐团合照

精彩现场

现场观众

精彩现场

长笛:曹瑞雪

吉他:郭志雄

小号:王征

女高音: 宋欢

男中音: 黎瑞平

大提琴:区嘉雯

二重唱

精彩现场

现场氛围

现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