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动态> 工作动态> 【我和我的文化馆】 听听他们和文化馆的故事

【我和我的文化馆】 听听他们和文化馆的故事

来源 :创作辅导部 关键字 :征文活动,活动服务月 时间 :2021.05.14

作为2021年广东“文化馆宣传服务月”的重要活动之一,自“我和我的文化馆”征文活动启动以来,我们收到了广大群众的热情投稿,其中有两篇特别的来稿,讲述了一个家庭、一对母子与文化馆的奇妙缘分……这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      

邂逅文化馆,沁润一个家

妈妈:梁赛平

我第一次认识广东省文化馆是在2017年,那时文化馆主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招募非遗小记者。我家孩子有幸被选上,我作为家长陪同参加了“我是非遗小记者”讲座。文化馆很大、很干净,绿化很美,巨大的电子屏播放着各地优秀艺术作品,能在这样的环境学习是一种享受。活动结束后我们关注了文化馆公众号,了解到文化馆有很多免费的公益课堂,而且都是在周末。于是我家孩子就报名参加了文化馆公益课少儿古筝班。

一开始我家孩子还不知道什么是古筝,更不懂该怎么弹,通过古筝老师循循善诱、耐心引导,他掌握了古筝知识和演奏技能,取得了很大进步,后来还担任了少儿古筝班的班长,很是骄傲。

文化馆除了有少儿公益培训班还有青年和老年培训班,受孩子影响,也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2018年我报名参加了广东省文化馆第二届公益课“艺美人生”成人中国舞普及班。参加培训前的我对舞蹈一窍不通,大多数学员也是“零基础”,每学一个动作都非常困难,但文化馆的老师非常耐心,把动作简化再简化,慢慢地一遍一遍地教,由浅入深,带我们走进多姿多彩的舞蹈世界。经过一个学期的刻苦训练,我作为舞蹈演员登上了汇报演出的舞台,实现了自己的“舞台梦”。后来,由我编创的舞蹈作品《垃圾分类大家来》参加广州广播电视台举办的“G4幸福晚晴”活动,从1150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令人欣喜。后来,我又参加了省文化馆青年国画班、国画提高班,我们学员画的牡丹花、迎客松、山水等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大家内心充满了喜悦。

我想,正是文化馆为我开启的这扇“艺术大门”,使得像我这样的普通百姓也能在艺术世界里自由徜徉,感受艺术之美,追逐艺术梦想。而我又明白,这一切都离不开群文工作者。他们把扶持文化新人、提高整座城市文化层次,视为一生中最珍贵的事业,他们无私奉献、甘为人梯,为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播撒着文化的甘霖。

我相信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文化馆学习,衷心祝愿文化馆越办越好。

 

儿子:黎睿

故事要从2017年6月10日说起,那是充满快乐、令人难忘的一天。那时我还在读小学,有幸被省文化馆选中当非遗小记者,参加了广东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门开平主会场系列活动。

早上我和来自广州市各个小学的80名“非遗小记者”及其家长、老师从省文化馆出发,先参加了“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十周年活动的启动仪式,还去了开平人民公园和青少年宫,观看和采访来自69个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138位非遗传承大师。他们在现场展示的作品技艺高超、鬼斧神工,令人大开眼界。其中有高州缅茄雕刻、光德陶瓷、潮州麦杆画、剪贴画、广州榄雕刻等。也是那时,我认识了文化馆,知道了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小记者们认真地采访非遗大师们,提问、记录,俨然像一名资深的“老记者”。有的还参与其中的制作环节,像剪纸、做泥鸡、风筝等等,通过动手实践,我们亲身体验了非遗的制作过程,不仅在学中领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乐趣,还成为了真正的文化传承的使者。

认识文化馆后,妈妈也关注了省文化馆的公众号,知道那里有很多公益课堂可以报名学习,于是妈妈帮我报名了公益课少儿古筝班。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从一名古筝“小白”到能完整演奏古筝曲目的同时,自己的艺术修养、自信心和专注力也得到了提升。后来我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作品,还在网上找作品自学,很有乐趣。2018年、2019年我演奏的筝曲《金蛇狂舞》《浏阳河》分别参加了第八届、第九届中国少儿小金钟音乐大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寒暑假期,我还参加了省文化馆举办的“朵朵花儿向阳开”少儿公益培训班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语言、无人机操作等公益培训课,算得上是文化馆的“铁粉”了。在此期间我认识了很多同学,收获了友谊。不知不觉间,文化馆在我的心里播下了美育的种子,他将伴随着我长大,滋润我的心田。

 

---------------------------------------------------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说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以上这对母子与文化馆的邂逅,不仅丰富了他们的个人生活,也为这个小家带来了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文化馆是群众文化的摇篮,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默默奉献,也在无声地培养着一代又一代的群众文化人……

妈妈梁赛平中国画作品

妈妈梁赛平中国画作品

2017年儿子黎睿在“非遗小记者”活动现场

2021年儿子黎睿和妈妈梁赛平合照

儿子在校开放日上的表演

妈妈在上课

“艺美人生”舞台

征文活动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