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动态> 工作动态> 【云课堂】“诗意岭南”系列慕课: 在诗画里,感受古代少女们的七夕情愫

【云课堂】“诗意岭南”系列慕课: 在诗画里,感受古代少女们的七夕情愫

来源 :数字文化部 关键字 :诗意岭南,七夕 时间 :2022.08.02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自古以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让不少文人墨客对他们一再吟诵,让人们提起七夕就不禁想到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七夕仿佛成为了爱情的象征。古代的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是古代少女们穿针乞巧、祈愿祷福的日子,有着比爱情更为丰富的内涵。

本期《诗意岭南》系列慕课第三课,荆方老师将透过一幅古画、三首古诗,带领大家一起梦回古代,从诗画里感受少女们的七夕情愫。


第三课

《心灵手巧的女人值得叩拜》

上面的这幅画名叫《桐荫乞巧》,它是清代宫廷画家陈枚创作的《月曼清游图册》中的一幅。《月曼清游图册》共有12幅画作,分别描绘了清宫后妃一年十二个月的娱乐生活,而《桐荫乞巧》描绘的正是清宫妃嫔们“过七夕”的场景。在画中,四位妃子围着小花几进行古代乞巧的传统项目——“丢针儿”,通过观察针在水底的投影形状,来判断自己能否“得巧”,传说在七夕“得巧”的人会变得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看过宫廷里“过七夕”的习俗后,我们再来看看民间的七夕节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乞 巧

[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自古以乞巧为题材的诗词很多,林杰的这一首乞巧诗,浅显易懂,流传甚广,而且非常生动地描述了民间七夕节的乞巧盛况。姑娘们会设香案,摆酒果,向着星空跪拜,祈祷织女赐巧,同时还会举行各种小比赛。穿针就是其中最普遍的一种,诗中的“穿尽红丝几万条”便来由于此了。不过,这里穿的针可不是普通的针,而是一种特别设置七孔针,姑娘们要一次将七个孔一起穿过去才算是“得巧”。

七夕节是考验手巧的大好时机,除了穿针外,姑娘们还会制作各种精美的手工品。据古籍记载,有油炸的巧果,有叫“谷板”的微缩景观,还有“水上浮”“磨喝乐”的七夕玩具,无不精巧绝伦,惟妙惟肖。

上面说的“乞巧”活动,无一不是考究手工的小活动,可以看出古时大家对心灵手巧这件事非常重视。与其说姑娘们在七夕叩拜织女,不如说是在叩拜自己,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才是她们内心的真实愿望吧!

听说在广州珠村,还延续着千年前“七月七”的传统习俗。想了解详情,请锁定“广东省文化馆”微信公众号,听荆方老师一一为你解说,给你生动还原古代“七夕节”。


本期慕课要点

第一讲:古画《桐荫乞巧》中藏着古时乞巧的哪些习俗?古画里又有怎样的故事与特点?

第二讲:从古诗《迢迢牵牛星》谈起,与你讲讲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第三讲:带你回到盛唐,感受诗词中的乞巧夜,这些习俗活动原来还在广州珠村延续着。

古画新创:教你用photoshop组建一幅古风画。


· 报名方式 ·

1.使用电脑:登录“文化在线——广东公共数字文化联盟”(http://www.gdscc.cn),点击“培训”,选择“慕课”,进入课程报名学习。

2.使用手机:关注“广东省文化馆”微信公众号,点击“微文化”,选择“艺术慕课”,点击“诗意岭南”系列慕课(第二期),进入课程报名学习。或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前往报名页面。

3.请报名参加“诗意岭南”系列慕课的学员在平台报名后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课程管理员微信,申请加入“【诗意岭南】交流群”。


· 讲师简介 ·

荆方

作家,画家。河南大学美术系毕业。

现居广州,专职写作。

▶  2006年为《南方都市报》撰写专栏《广州的前世今生》,首创自说自画创作形式。

▶  2015年进驻《今日头条》,图文作品以单篇阅读量四百万入选自媒体周冠军。

▶  2017年进驻《网易新闻客户端》,图文作品连续两年荣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称号。

▶  2019年,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举办个人画展《穿越去古都》,并推广至东莞等分馆。

▶  从2010年至今,出版手绘本怀旧散文集《我是六零后》《青春期》《光阴拼图》,手绘本美食文化散文集《舌染红尘》,手绘本悬疑短篇小说集《无岸旅人》等八本著作。

慕课海报

《月曼清游图册·七月“桐荫乞巧”》 (素材来源于网络)

乞巧项目“丢针儿” (素材来源于网络)

手绘图选自荆方《古诗词里的博物课》

乞巧项目“穿针” (素材来源于网络)

乞巧"巧果" (素材来源于网络)

乞巧"巧果" (素材来源于网络)

牛郎 手绘图选自荆方《古诗词里的博物课》

快速报名通道

扫码添加管理员微信

荆方